實現了自己在簡書的第一個目標——昨天日更100天。有喜亦有憂,這100天,沒有堅持有質量地讀書。
深知輸入與輸出的道理,我在決心日更的同時也下決心要讀書,規定自己每天要累積讀書一小時。這個讀書目標很寬松,只有時間要求,沒有內容與數量的限制:讀什么書,讀幾本都隨意。
知道自己現在的閱讀狀態——除了喜歡的言情小說不想讀整本的書。為了讓自己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能堅持下來,又能又收獲,我只在家里找以前囫圇讀過、屬于經典、比較熟悉的書,在單位還準備了三本,以便零碎時間讀一會兒。
呵呵,為自己想得這么體貼周到,結果呢?《菜根譚》,只讀了幾章就不想看了,太枯燥;翻了幾頁《聊齋志異》,志怪而已,好像吸收不了什么;《三國演義》,太厚了;《紅樓夢》,典故太多,有點費勁;《平凡的世界》,以前認真讀過兩遍了;周國平、林清玄的書,讀幾篇就興趣缺缺……
現在想起來都臉紅,這三個多月,書翻的不少,可惜都是前邊幾十頁或十幾頁,讀了一些開頭和結尾,還有幾篇短篇小說,做了不到十頁的讀書筆記。
結果就是:這100天過去,看似簡單的讀書目標沒有做到(是書不是文章),而一直認為困難的日更倒是堅持了下來。這讓我有些奇怪。
可能日更寫文是有形的任務,必須要發出文來才表示完成。并且又在一個公眾的平臺上上,雖然沒有人認識我,但是也覺得被監督。并且,參加日更也有儀式感,那一條條規則的約束,那每天發文后的提醒消息“恭喜日更成功,今天是你日更的第X天”,既是一個提示,也是一種鼓勵,讓人心中一安。更何況,還有鉆和貝的收入,雖然是少得可憐,可也是一種物質的刺激啊!讓人內心隱隱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
讀書呢,是自己的計劃,沒人監督,也沒有明確目標,完全靠的是自律。一兩天沒讀也沒什么,并自我安慰:我挺忙的,也讀了不少文章了。這樣惰性也會慢慢產生。并且這幾年碎片化閱讀的習慣,也導致自己不能耐心專注地讀一本有深度的、完整的書,所以也就完成得敷衍。
以后,一本書一本書地看,不讀完絕不看下一本。根據書籍的深度和長度規定閱讀時間,一個月至少讀一至兩本吧,五篇讀書筆記。
一定要堅持下去!6月13日,下月今天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