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潤表基本概念??
首先回顧一下三大報表,各個報表的大致含義如下圖所示:
利潤表的作用主要是賺錢,就是讓我們知道一家公司在一段時間內是賺錢還是虧錢!?利潤表也叫“損益表”,市場喜歡看,大家最關注,所以也容易產生誤區也容易造假,因此,我們要對利潤表的一些誤區要有所了解。
二、常見誤區
1、利潤表是預估的概念。
利潤表告訴我們:公司在一段時間內是賺錢還是虧錢,但是注意它是預估的概念,因為凈利潤不等于現金。例如公司大多數情況下為了做更多的生意,都會給客戶一定的付款條件,比如工程公司負責的項目,最后的結款要等工程竣工驗收后一段時間內付清,還要考慮付款周期內一些引起收不到款的不確定性因素,比如質量問題,顧客會要求退貨;極端時,如果碰到下游公司倒閉,貨款可能就收不回來了。。。
2、營業收入高,不一定代表公司就好
當媒體報道公司營業收入不斷創新高時,我們不要覺得公司財務狀況一定良好。收入高,不一定賺錢就多,同時還要看成本及費用。要問公司收入這么多,是不是真的能收到這么多錢?費用會不會同時提升了?
3、看利潤表,要連續看5年的數據
財報是企業的體檢表,就像我們身體健康一樣,不太可能一下子由好轉不好,或者由不好轉好。除非是發生了重大事件,一般不會出現青蛙變王子或者王子變青蛙的事情。
因此,MJ老師建議5年財報一起看,從利潤表中可以看出公司是否具有這種特性,觀察一個公司長期的趨勢,看這個企業是否有巴菲特所說的“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即“護城河”,這樣才可以看出問題和機會。
4、關注行業對比
很多指標,不能單看公司單方面的變化,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關注整個行業甚至行業和行業之間的對比。
比如營業收入方面,不僅要看企業營業收入絕對值的增長,還要看增速是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只有營業收入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才能證明企業的市場份額在擴大,才能證明企業仍然是行業中的強者。
5、確認凈利潤是否變成現金進入公司賬戶
還是那句,利潤表是預估的概念,公司最后有沒有現金流入,要結合“現金流量表”一起看,而驗證凈利潤是否變成現金進入公司賬戶的方法是“獲利含金量”指標判斷,即:
獲利含金量=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 凈利潤 = OCF / NI >100%
如果不滿足,就代表有可能有意外狀況或不為人知的內情,值得深入驗證這家公司是否真如報道所說的那么賺錢!
三、小結
1、營業收入高,不一定就是最好!
2、光看營收絕對值沒有意義,要同行比較,調查數據背后的來源!
3、光看單一指標、單一報表沒有意義,要三張報表結合起來立體的看!
4、利潤表的關鍵是: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備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