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晨讀:慢決策---慢思考的力量

1.延遲決策:關于慢,有很多正面的詞語:三思而后行,事緩則圓,慢工出細活。從小,我就因為各種慢被大人批評和取笑。但正如一句話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有些事是慢一點比較好。

慢,是相對于快說的,而不是把“慢”作為終極目的。那么,慢有哪些好處呢?第一,延遲決策,是為了盡量多地收集相關的信息,包括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朋友的意見,行業的現狀等。如果延遲決策成了不去做決定的借口,那還不如按自己的心愿先做出一個決定,然后再通過試錯去調整。

第二,延遲可能是一種策略,避免被競爭對手太早知道底牌。比如我們看跳水比賽,成績最好的人往往最后一個出場,這時對手的情況已被他盡收眼底,他完全可以根據前面對手的表現,制定自己的策略,胸有成竹;而先出場的人,除了盡量發揮自己的最好水平,別無他法。

關于延遲決策,萬維鋼老師提到過一個公式:37%。就是,首先給自己一個決策的時間,比如說一個月后必須做出決定。那么,在這個月的前37%的時間,也就是12天前,你不忙決策,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周圍人的意見,和你現有的選項。記住那個你認為最好的選項。12天后,如果你遇到的機會,比之前的最優選項還要好,那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拿下,否則,以后就會后悔沒有及時出手了。

買車,買房,比較大的投資,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據說這個數字是數學家計算出來的。


2.有效道歉:可能有人覺得,道歉不是越快越好嗎?其實不然。如果你對別人的傷害比較大,過快的道歉會讓人覺得你心不誠,只是想用道歉換取一個原諒。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水平的道歉》里提到:

道歉不是為了贏回別人的信任,而是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說明你的錯誤,也說明你的改變,把是否原諒的決定權留給對方。

本文說的道歉,包括了認錯、解釋和補償三個方面,我覺得也要從“完善自己的人格”入手,就是說,道歉是自己內在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去做的一件事情,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求得別人的原諒,因為是否原諒,是別人的事,自己是不能去要求的。如果認為“自己做到這份上了,你還不原諒我”,那就簡直成了道德綁架了。


3.拖延的策略

其實我早就發現拖延對于某些事情是有好處的,比如一時的食物或睡覺方面的沖動,拖延就相當于“延遲滿足”,而且有時候,延遲后這些欲望就消失了,我們就等于戰勝了自己。

在人際交往方面,有時也不需要即時回復,因為對方問的很可能是一個不重要的問題。等他問第二次時,說明這件事確實對他比較重要,以致需要問第二次,這時再回復不遲。當然,這個策略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比如對你的另一半,當然是越快回復越好~~~~

總結一下:1.決策時要給思考留出時間,不要讓一時沖動承擔決定的責任;為了避免無限拖延,可以定一個最后期限,然后運用37%原則。2.為重要的事情道歉時,不妨慢一些,考慮周全一些。3.巧用拖延改變自己的習慣,以及篩選出別人真正重要的需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