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被選擇”論文題目之后,我不能說自己是欣然前往的:這個作家是誰?他寫過什么?就因為我待過南京所以命運就把我倆綁在一起?十萬個為什么又在我的大腦中成形。
? ? ? ? 第一年期間,因為不適應的寂寞,我并沒有讀太多的書,也沒有行太多的路,只是待在那個只有我一人的空房間里,靜靜感受與外界截然不同的清涼。但無論如何,我還是開始了與這位作家作品的“親密接觸”。
? ? ? ? 他愛寫女人,文字可算細膩,但時不時也會“繃不住”自己,露出一點粗鄙來。他的字里行間都散落著聰明,流露著個性,但卻挺愛闡釋自己,不免解構了一點原有的不羈。書倒是讀了一遍又一遍,但卻為開題頭疼萬分。研二下學期,我便開始“上下而求索”:上問導師,下訪同學,尤其是小林子,被我一遍一遍地騷擾,還好他不厭其煩、殷殷切切。我看遍了近年來相關的碩士論文,打印出來是厚厚的幾大本,我用一本小小的記事本總結出他們的取材與套路。狂歡化理論、悲劇意識、權力化……在圖書館里瘋狂地借出許多理論,一次次地找到命題,欣喜若狂之余可以安心酣睡,但一覺醒來又開始懊喪、自我推翻,陷入精神崩坍的邊緣……那時,同病相憐是大家的共同狀態,豆姐阿梅同我,每人對著自己的電腦,談起論文來長吁短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 ? ? ? 終于還是定下了。我卻是在家中完成了那四萬字,穿著媽媽紅色臃腫的睡衣半臥在床上,每天倒也能規律地寫出一千到三千字,精神壓力雖不小,但也樂得單一專注。當文章寫完的時候,恰好冬天也過去了。
? ? ? ? 我又回到了溫暖的西南,穿著我的藍上衣白裙子參加了答辯,和親愛的他們在會澤院前流連,在園西路熙熙攘攘的人流間穿梭,但時間太短,一眨眼,又只剩下我一人留在空房間,這讓我產生恍惚的感覺,似乎時間輪轉,又回到了最初。感謝尹、沈、余幾位外專業的同學,最后給我營造了舍友般的氛圍;感謝最后才開始相識的楊和盧,她倆送我上了出租,讓我走得沒那么孤單。我心滿意足,又戀戀不舍,坐在燥熱的候車室心緒不寧。就這樣,如我所愿,坐著火車,我緩緩地離開了那片土地。
? ? ? ? 工作之后,若論讀過的文字,新聞稿件、微信文章應當是數不勝數,但讀書卻是漸漸地緩了下來,偏偏又不愛電子書,總嫌記不住。更為可怕的是,雖然因為工作的關系,我也經常動筆;但再寫些什么,卻似乎不能用平白曉暢的話來言明自己,總是帶著一股怪怪的新聞稿味。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工作局限了自由,文風不能自如切換;實則是閱讀太少,底蘊不足,因此能量不足以自由運轉。
? ? ? ? 如此,還是把楊絳的話送給自己吧,我是書讀得太少,想得太多。此外,我也不再focus在簡書的字數統計為何與其他不同了,也不太糾結于到底要不要湊夠標準的1000字以及如何艱辛。Done is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