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抓壯丁啦
? ? 1944年夏天,父親應涪陵師范校長之邀,去該校任教,于是,全家搬到涪陵,住進學校的教工宿舍。在這里,我親眼見到‘抓壯丁’的一幕。
? ?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壯丁也是兵》,或許使現在的年輕人對抓壯丁有些許了解。在國民黨統治時代,軍隊兵員除了招兵外,主要靠抓壯丁。那時候,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所以,只要有活路,沒有人愿意去當兵的,只有無業游民,或破產的農民,才去當兵吃糧,尋找出路,這樣的人畢竟不多,滿足不了各路軍閥對兵員所需的數量,于是,抓壯丁就成了重要的手段。抓壯丁的辦法多種多樣,例如,軍隊買通保甲長,由保甲長帶隊去抓人,這樣,保甲長常利用這樣的機會,除掉他們的眼中釘,同時,向老百姓索取‘攤丁費’,撈一筆。又例如,鄉村的惡霸地主會借機把自已的仇人讓軍隊抓去當兵,或者為了霸占某人的老婆而使壞,帶軍隊來把這家的男人抓走。如此等等,名目繁多。更多的時候,是把某處(例如集市)一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符合要求的青年男子抓入軍隊當兵。所以,常常有農民一早上去集市賣米,賣菜,賣柴,結果一去不歸,待同去的鄉鄰回來報信時,部隊早已開拔,不知去向,偶有被抓者幸運逃脫偷偷歸來,也要東躲西藏,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
? ? 住在涪陵師范的日子,我才5歲多,每天與小朋友們在校園內到處撒野,不是捉蜻蜓,就是抓蚱蜢,或者要大人扎個小風箏扯著在操場上跑。有一天,正在放風箏,忽然聽到有人喊“抓壯丁啦!”又見學校的校長、主任緊張地通知大家不要出校門,外面正在抓壯丁。一聽這事,我和小朋友們就往校門口跑,想出去看熱鬧。可是,跑到校門口,大門已緊緊關閉,不許校內師生員工出去,以防止被抓走。涪陵師范的校園比安微中學小而且緊湊,學校有圍墻與外面隔開,不過大部分圍墻都是很厚的竹片編成,在有流水溝的地方,圍墻與地面的縫隙很大,所以,我們很容易地就鉆了出去。我們出去后,繞到大門口,只見站著兩排當兵的,穿著很舊的軍裝。離他們較遠的地方,聚集了一些老百姓,從他們的議論中,我們得知,早上已有兩個做生意的小販被抓了,還有一個學校的校工早上來上班,也被抓去了,現在,學校的校長正與他們的長官在交涉,請他們放人,而他們提出要學校支援一些經費,說士兵們已兩個月沒有關餉了。我也聽到士兵們喊,“可憐可憐我們吧,肚子都吃不飽,哪個有力氣打日本啰!”
? 中午回家后,告訴了父母親我的見聞,母親嚇我說“你不怕被他們抓去了?”我說,“當兵不是打日本嗎?”父親笑著說,“志氣還不小呀!”母親嚴肅地對我說,“以后遇到這類事情躲得遠遠的,不然,抓了你來換爸爸去當兵,你就沒有爸爸了。”看來,這事還真有點嚴重!
? ? 第二天,從大人們的議論中,知道學校的校長和主任去交涉的結果是,部隊把被抓的校工放了回來,學校給了部隊一批大米作軍糧,(學校的經費都是上面撥的,只夠給員工發薪水。實在抽不出來給軍隊。)所以,門口的軍隊下午就撤了。
? ? 隨著戰事快接近尾聲,再也沒有軍隊到校門口來抓壯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