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破壞著我們的關系?
破壞著我們的關系?
我們的關系?
關系?
1
有一個東西叫“小我”,大家都不太喜歡小我。“小我”是指一個分離的自我。
對小我來說,我和別人是分開的,我是我,別人是別人,小我認為:我和一切的人事物都是分離的,我要求得生存,要去爭取資源等等。
關系是關于“我們”的,而小我是關于“我”的,這時候小我就很自然地成為了關系中最大的障礙。
小我中的什么部分又最大程度上的障礙了我們的愛呢?
那就是小我有一個需求,它需要被當作是好的,是對的。并且,它往往通過使得別人“不對”,“不好”,來讓自己顯得對,顯得好。
小我最怕的東西叫“羞愧感”,羞愧感是關于我“是”錯的,是關于存在的。
關于羞愧感
每個家庭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孩子要在家庭中生存,需要愛,需要關照,需要理解,需要歸屬感,
她必須采納這個家庭的標準,以融入這個家庭并感到被愛。她繼承家庭的標準,開始自我評判,成為自己的檢察官。
如果有任何的行為或者特質達不到自己所繼承的標準,那意味著,我不夠好,我是壞的,我不值得愛。
如果她長期達不到自己內化的標準,就會長期受羞愧感的折磨。
我不夠優秀,我不值得愛,我不能占據別人的時間,或者我不應該占據這個空間,我不應該存在,類似于這樣的感覺,都屬于羞愧感。
2
羞愧感這個東西,小我它根本就接受不了,小我追求的是“我是好的”,可是羞愧感告訴它“我是壞的”,是相互矛盾的,小我根本沒法接受。
小我要當好的,而羞愧感讓它覺得我“是”錯的,那它怎么能坐得住呢?它會非常抗拒這個感覺。
于是小我發展出很多應對機制,其中一個叫做轉嫁。
舉例:
在生活當中,如果我說了一句傷人的話,然后我會覺得是對方太敏感了,我隨便講一下她就哭了,她太敏感了,是她的毛病。
或者我做了一件事情大家都不太滿意,我就覺得是大家在針對我。
羞愧感的乒乓戰:
如果我說了什么話或做了什么事,觸發了對方內在的羞愧感,他處理不了這個東西,把它丟回來給我;
然后我還是承受不了這個東西,我又繼續把它加重了以后丟還給他,再去指責他;同樣的他又丟回來還給我,關系的互動就變成了相互羞辱的戰場。
我們在說,“你看你有多壞,你哪里做錯了,哪里不好”,然后對方說,“你看你才是哪里不對,哪里不好”,就是這樣一個打乒乓的過程,如果不及時停下來,會最終導致關系的瓦解。
很多感情最后分開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吵累了。
關于怎樣克服羞愧感,我們有單獨的一個分享,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收聽。
我們習慣把自己的感覺快速的丟出去,我們感到自己無法處理它,像一個燙手的山芋,我們必須快速把它轉嫁出去。
而這會造成關系中的不和諧的——并且無法創造解決辦法。因為雙方在忙著轉嫁感覺,而沒有看見真實的沖突點和未滿足的需求。
我們越是能發展出與情緒同在的能力,就越是能夠看見真相,和促成真正的溝通。
—END—
持續做你的內在工作
讓你的光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