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朋友問了我幾個關于公眾號的事,比如,運營多久才開通留言功能、打賞功能、原創標識,還有文底廣告之類的,因為當時正在上班,挺忙,就沒細說。
今天想了想,覺得還是寫篇文章吧。
1.
其實最初開公眾號,目的很單純,就是把自己輸出來,小而言之,輸出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大而言之,輸出價值,什么吸收粉絲啦,留言啦,原創啦,還有打賞,剛開始沒想太多,就三個字,寫下去。
后來,在我寫了大概三個多月的時候,我收到了原創標識邀請,隨后便有了打賞和留言功能,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想過廣告這回事。
之前問我的人還是比較多,可能是因為流行吧,也可能是《站住》那篇文章幾天之內獲贊200多萬的蝴蝶效應吧,大家現在都想運營一個公眾號,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注冊了再說,我覺得有點本末倒置了。
2.
在我看來,公眾號首先是一個自我的品牌,運營公眾號就是品牌建設,只有將品牌建設好了,才能形成品牌價值,有了價值的東西才會有人喜歡,才會通過價值換取別人的獎賞,說白了,公眾號最核心的東西還是文章,大家覺得你的文章有價值才會關注,才會打賞,隨著關注量的增大,才會有接廣告的資格,然后有的大號還是比較有性格的,即使關注量突破了十萬+,也不接廣告,為什么,別人覺得自己本身的價值已經大于廣告價值,那么,還去接廣告干嘛。
其次,談談運營,運營,百度百科里是這么解釋運營的,運營就是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
運營實際上就是把公眾號當做產品一樣,去雕琢,去打造,最后實現能夠被很多人接受并產生購買的欲望,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很多企業習慣用指標考核體系來鞭策員工的工作,這就好比我們運營公眾號最初的階段,不由分說,先定一個100000+的關注目標一樣,然后順著這個目標不斷往前,這種定目標本身沒有錯,只是有點跨步太大的嫌疑,這里,在文章已經寫得很不錯的基礎上,打造好排版,選一個很醒目的標題,或者隔三差五的接一些軟廣告,以及各種推廣,這就是運營,運營當然就是對這個產品的深加工,就像女生化妝一樣,原本就生的漂亮,再來點裝扮,那就更惹人喜歡了。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輸入,輸入呢,不僅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閱讀文章,還要接觸更多的人和事,走更多的地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嘛,讓自己的視野變得寬闊起來,素材很重要,就像我們要做好一頓飯,食材首先是第一位的一樣,后邊才是各種蒸煮烹調。
3.
運營公眾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的汲取原材料,不斷的深加工,不斷的輸出有價值東西的過程,等這個循環過程做的很不錯的時候,已經得到大家認可的時候,才是收獲果實的時候,急于求成,不可取,浮躁亦是不可取,只有腳踏實地的走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是今年5月份注冊的公眾號,中間因為生病有過短暫的暫停,雖然關注量一般,但還是一直堅持在寫,跟我一起注冊公眾號的小伙伴有好幾個,為此大家還專門建立了一個寫作群,當時大家風風火火的,有點干不成不去見江東父老的豪情壯志,半年多過去了,有的人公眾號改了好幾次名字,各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人是徹底放棄了,還有的人說自己當時幼稚,現在只是成長了,我笑了笑說,如果你不想堅持,什么樣可笑的理由都可能成為理由。
當時那個熱鬧的40人寫作群,現在幾乎已經死掉了,建群之初,我提議采取每天打卡制,未完成寫作的人給全群人發紅包,建立一個考核機制,這樣才能把寫作這個孤獨寂寞冷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但引起了全群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覺得把寫作這件事情搞的太冷酷,太功利化了,我說,不這樣我相信過不了多久這個群就會死掉,果不其然,群已經死掉。
我不反對把寫作當做一種小愛好來做,但真的想寫好,一定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以做到的,就像我們要實現一個目標一樣,如果僅僅是斷斷續續的做一些不痛不癢的動作,除了浪費時間,幾乎不可能達到練習的目的,為什么?閾限值沒達到,所以對于絕大多數人這種不能自控的狀態,必須有一個監督機制才行,可我們很多人偏偏覺得加上監督機制就變味了,所以呢,就導致了后來的沒有如果,我以為,加上監督機制反而更加使得你重視寫作這件事,有了監督機制,你便把它上升到一個高度去對待,就像養孩子一樣,既然你生出來了,你就得養,否則會被各種唾棄,于是有一天,你驚奇的發現,雖然自己老了,可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讓一個孩子長大成人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