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帶一枝玫瑰,來參加我的葬禮。
我死了,安靜的沉睡在一個方正的盒子里,盒子很光滑,散發著木頭天然的香氣,在盒子的四角雕刻著幾朵小花。盒子被我的兒子抱著懷里,他抱盒子的姿勢很放松,嘴角甚至帶著一點點的笑意。
葬禮一定得在晴好的日子里舉辦,陽光充沛,海水蔚藍,周圍有一群在海邊度假的年輕人,他們放肆的笑聲回蕩在這片海灘,年輕可真好啊,活力,陽光四射,對著人世有著滿滿的好奇。我愿我這樣活過。
在海灘上搭起一小片花架臺子,全部都得以鮮花裝飾,我們總得有點儀式感不是,旁邊擺放著我生前最為美麗的藝術照,臺子下方端端正正的放上十來把白色的椅子,嗯,我知道,這是有點像婚禮,可又有誰說過,不能用婚禮的方式來辦一場葬禮呢?
婚禮是婚姻生活的開始,是人生的最為漫長的一段旅程,或者是進入世俗生活的通行證。葬禮也一樣。
來賓都穿上自己最愛的晚禮服,不必是黑色,不必佩戴黑紗,隨自己高興就好。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正式,人世間最后一段旅程,不正式不足以體現它的隆重。
玫瑰花一定要帶上,就放在我照片旁邊,讓我在玫瑰的香甜中進入最厚重的睡眠之中吧。
怎么樣,這場葬禮一定會與眾不同吧!
在我的親朋好友們,邀請個最逗比的青年擔任我葬禮的主持人。每個來參加的嘉賓必須得說上一段在我身上發生的好笑的事情,讓笑聲來送別我吧!
鋪滿鮮花的臺子、美麗的照片、精致的骨灰盒、典雅的嘉賓、逗比的主持、滿場子的歡聲笑語,整個儀式就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生前受過不少冗長而無趣的會議,死后不必再忍受,而且我也不愿我的親朋好友因為我去忍受,也許他們還想用剩下的時間去海邊走一走呢。
眉飛色舞,笑語連連,整場儀式有趣而又有節奏感,我愿你們用這樣的方式送我一程。
最后得送給什么給來賓作為謝禮呢,這可是不得不思考的事情。嗯,最好是一本書,一本我自己撰寫的書,不得無趣,不得無聊,不得故作高深,這樣的書就是放在家中,也不至于被淪落到墊桌子的下場。也許,有懷念我的人,在想我的時候翻翻我寫過的書,聊以慰藉。
看來,我再沒寫出一本書之前,是萬萬死不得的,要不然,那該多失禮啊!
在我舉辦葬禮的時候,我的兒子已經長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了,內心強大,有人相伴。看來,我當初的夢想已然實現——借用宋小君的一句話,生個兒子,我想把他調教的風流倜儻。
我的先生、我的父母們在我葬禮舉辦的時候定已不在,我很慶幸我能守護到他們人生的最后一刻,漫長歲月的時光就交給我吧,誰叫我是孤獨慣了的人呢?
他們都不行,他們都是熱鬧慣了的人,哪能受得了無人相伴的孤清啊?我晚點回家就是。
這場葬禮,不過是我們回歸家鄉的歡迎儀式而已,再造,重啟另一段的流浪征程。
"以始為終“這是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第二個習慣。人人都得在生前為自己舉辦一場葬禮,至少得在腦子中,只有這樣,才能知道這一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這一輩子你是否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
以葬禮為始,我才明白我想要典雅優渥的生活環境、有良好的藝術鑒賞力,有親朋好友,有知己三五,給父母多一點的陪伴,對愛人心存憐意,對孩子教育培養。任務多多,頗為艱巨。
有興趣的話,你也在大腦中為自己舉辦場葬禮吧,也許它會讓你能清楚的看明白,何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