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娶了自己老師的帥哥贏了

(想讓世人容納自己的叛逆,只有一種辦法。)

1

楊過出生時,正值第二屆華山論劍高級別論壇召開之際。

這屆論壇唯一的新面孔,就是郭靖。他身上集中了東邪、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武學精華,雖說是新人,卻并非外人。

跟第一屆論壇相比,二十五年過去,武林的上流階層已經固化,只不過借郭靖之手完成了一次資源整合。整合的成果,就是由郭靖和黃蓉組成的武林第一家庭,它不但囊括最強的人脈、最好的資源,還能輸出意識形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反觀楊過,卻在社會最底層完成了一段苦難童年。

他家不是沒有資源可用。母親穆念慈與郭黃二人淵源深厚,又與洪七公有師徒之義,以她的人脈關系,母子倆想要在江湖中立足并不難,比如讓黃蓉給她安排一個丐幫的閑職。

但穆念慈素來剛烈,當初愛楊康愛得死去活來時,即使楊康在她面前溫言軟語、耳鬢廝磨,她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和獨立,絕不被愛情沖昏頭腦。這等定力,一般女性很難做到。

在實惠與尊嚴之間,她選擇了后者:做單親媽媽,隱居山林,再窮再苦也不求人。

這種不肯低頭的傲氣,通過言傳身教,完完整整傳給了楊過。

母親去世后,小楊過徹底淪為乞丐,住的是破窯洞,吃的是偷來的殘羹冷炙,全靠一股天生的機靈勁兒,才能在充滿欺凌侮辱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就在他慘到不能再慘的時候,郭伯伯出現了。


2

郭靖一家對于楊過來說,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不必為一頓飯絞盡腦汁,不必偷別人的衣服過冬,人人有飯吃、有衣穿,孩子們個個有學上,無論文化知識還是上乘武藝,都是由最好的老師來教。

尤其是郭靖的女兒郭芙,相貌好、家世好、受到萬千寵愛,跟孤苦伶仃的楊過形成鮮明對比。

楊過看著他們,既好奇又羨慕,如果能融入他們的世界該多好!

然而郭芙的一句話,瞬間把他打回現實:“你手這麼臟,我不跟你玩!”

楊過的玻璃心碎了一地,冷然道:“誰愛跟你玩了?”大踏步便走。你瞧不起我,我還懶得理你呢。

郭氏一家的突然出現,不但中斷了楊過的自由生活,還給他那顆敏感的心涂上一層陰影。

楊過被郭靖帶到桃花島生活。他試圖跟郭芙和大武小武一起玩耍,得到的回應卻是毆打和誣陷;他也想跟郭靖黃蓉學點實用技能,但黃蓉對他處處設防,只講語文課,不開體育課。楊過隱隱感覺到,自己不屬于這個世界。

小孩子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內心卻十分敏感。楊過始終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值得被這樣區別對待?

楊過身上有歐陽鋒的武功,惹得柯鎮惡大怒,聲稱要離開桃花島。郭靖是個孝順弟子,便說,還是讓過兒走吧。

離開桃花島,對于楊過來說正是求之不得??墒钱斔革h洋過?;氐酱箨?,渡過黃河,到達終南山時,看到眼前景色秀美,宛如江南,脫口說道:“郭伯伯,這地方倒有點像咱們桃花島?!?/p>

咱們桃花島。

在楊過的潛意識里,他其實很渴望成為桃花島的一份子。

他以為離開桃花島就能解脫,沒想到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噩夢。


3

黃蓉不在身邊,郭靖再次顯露出低情商。

重陽宮門外,郭靖被道士們誤認為賊,雙方大打出手。他輕輕松松就破了對方的天罡北斗陣,還把領頭的趙志敬打得滿地找牙。

他又不是第一次跟全真教打交道,這幫道士有一個講理的么?

結下梁子之后,郭靖將楊過委托給丘處機,丘處機轉身就把楊過交給了趙志敬。郭靖沒覺得有什么不妥,揮一揮衣袖飄然離去,深藏功與名。

全真教確實挺給郭靖面子,對楊過怎么狠怎么來,各種花式虐待。

跟全真教相比,桃花島簡直是天堂。跟臭道士相比,郭芙和武氏兄弟簡直是小綿羊。

最令楊過郁悶的是,明明郭伯伯自己就是絕頂高手,卻讓一個比他差遠了的趙志敬來教自己。

武功差也就罷了,素質還這么低下,對楊過動輒小畜生、王八蛋地咒罵。平時不教楊過武功,年終考核時故意讓另一徒弟跟他比試,把他暴打了一頓。逼得楊過實在沒轍,使出蛤蟆功打傷了同門,撒腿就跑。

幸虧有這一劫,才使他因緣巧合闖入活死人墓,結識了慈祥的孫婆婆和沉靜的小龍女。不久,他成為小龍女的徒兒、古墓派第四代弟子。

古墓派是個創業公司,長期游離于江湖體制之外。創始人林朝英雖然一身本事,對于將企業做大做強卻毫無興趣,經過三代CEO不咸不淡的經營,古墓派在江湖中始終是一個邊緣化的存在。

楊過一路顛沛流離,終于在這個小而精的作坊企業安頓下來了。


4

楊過的人生追求很簡單:有吃,有穿,有玩,有人疼。

他從小飽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為人處事只聽從自己內心的標準,那就是: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

除了母親,第一個給予楊過溫暖的人,竟然是西毒歐陽鋒。

楊過對這位武林第一大反派的身份毫不知情,僅僅因為歐陽鋒憐愛地摸了摸他的頭,他便感動得一塌糊涂,抱住歐陽鋒的脖子直叫“爸爸”,即使遭到別人恐嚇和毆打,也不肯泄露義父的去向。

在金庸筆下,童年如此缺愛的男主,恐怕只有石破天能跟楊過媲美。

然而這個義父總是瘋瘋癲癲,來無影去無蹤,想找都沒地方找去。

第二縷溫暖,來自視他為親生兒子的郭伯伯。

楊過對父親一無所知,一廂情愿地把父親想象成偉光正的大英雄,而郭靖的厚道誠懇、俠義為懷,完全符合楊過對父親的想象。正是被郭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楊過才會幾次想報殺父之仇,卻總是下不了手,最后還被郭靖給統戰了,跟他一起投身衛國殺敵的事業。

郭靖為少年楊過樹立了楷模,但他給予的溫暖總被一些陰影遮擋,比如黃蓉的偏見,郭芙和武氏兄弟的欺負,柯鎮惡的嫌棄,全真教道士們的霸凌。

楊過的家世和個性決定了,他融入不了以第一家庭為核心的體制內世界。

第三縷溫暖,來自熱心腸的孫婆婆。

孫婆婆與他非親非故,卻憐憫他,收留他,還為他出面打抱不平,以致被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誤傷而死。從此,楊過與全真教徹底劃清界限。

孫婆婆死后,身邊真心對待自己的人,就只剩下小龍女了。

小龍女與楊過性格完全相反。楊過熱情如火,她卻冷漠如冰。楊過活潑好動,她卻靜如癱瘓。楊過喜歡花花世界的精彩,她卻對一切外在事物不感興趣。但在楊過眼里,姑姑就是世上待自己最好的人,因為她收養他,照顧他,不虐待他,更難得的是,她還盡心竭力教他武功。

當楊過感到被整個世界拋棄的時候,是小龍女陪他在古墓中度過與世無爭的幾年時光,以她的淡泊寧靜,平息了他心里積累已久的戾氣。

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情意萌發于不知不覺之間。小龍女不食煙火的天真純樸,給飽經磨難的楊過提供了精神歸屬,這是世俗的愛情無法比擬的。即使后來萬花叢中過,他也能片葉不沾身,始終視小龍女為心靈歸依。


5

這時的楊過,是個熱血好男兒,但還算不上“俠”。

他眼里只有小龍女,有時想著雙宿雙飛笑傲江湖,有時又想攜手歸隱終南古墓。他只見到自己,還不能見天地、見眾生。

他沒有想到,娶妻之路會走得如此艱辛。

大勝關英雄盛會上,他當著數百人的面,迎著郭伯伯恨鐵不成鋼的怒容,大聲宣布:“姑姑教過我武功,可是我偏要她做我妻子。你們斬我一千刀、一萬刀,我還是要她做妻子。”

楊過與小龍女,兩人對世俗禮法一個不管,一個不懂,都視如無物。他們想不到,也想不通,為什么眾人投射過來的目光只有鄙夷、惋惜、憤怒和驚詫,連一個祝福的都沒有。

他懶得搭理這些人,牽起小龍女就走。

他習慣了聽從內心,不向世俗妥協。當黃藥師給他出主意,要他拜自己為師,不認小龍女為師,以便名正言順娶她為妻時,他傲然拒絕:“師徒不許結為夫妻,卻是誰定下的規矩?我偏要她既做我師父,又做我妻子?!?/p>

襄陽鏖戰時,楊過眼見郭靖、黃蓉夫婦在危難之際不顧個人生死,處處以國為先,而自己卻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與小龍女的小情小愛,從未想到國家大事和民生疾苦,霎時之間羞愧萬分。小時候在桃花島上黃蓉教他那些“殺生成仁、舍生取義”的大道理,忽然全都明白了。

他原本是來取郭靖、黃蓉性命的,這時卻拋下個人恩怨,調轉劍鋒,舍命救了郭氏一家。書中說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來,臉上神采煥發,宛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這是楊過成長過程中關鍵的一步,不再只憑意氣行事,真正確立了為人處世的信念,離“俠”的境界已經很近了。

楊過終于贏得黃蓉的信任,他與小龍女生死不渝的愛情也得到黃蓉的同情。但黃蓉仍然認為他與小龍女身份不相稱,有悖于倫常。

即使后來楊過用武力打出一條血路,強行在重陽宮中與小龍女拜堂成親,他倆仍是眾人眼中的異類甚至敗類。

這種處境,直到十六年后,才徹底改變。


6

在等候小龍女的這些年中,楊過實現了一番脫胎換骨。

首先是武功越來越強。

早年母親給他打下北丐洪七公的武學基礎,后來義父歐陽鋒教給他蛤蟆功,隨后轉學文科(黃蓉教他詩書禮儀、全真派教他內功理論),接著學古墓派武功,還學了點打狗棒法和彈指神通,繼而又轉攻獨孤求敗的劍法。學得實在太雜,不成體系。

胳膊被砍、愛妻分離,兩次重大變故改變了楊過的性格,他終于變得沉穩了,先是把獨孤劍法練到了頂尖水平,然后將從前所學各種知識進行整合,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融會貫通,最后創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武功——黯然銷魂掌。

其次是朋友越來越多。

郭襄的生日宴上,楊過安排了一大幫白道黑道以及亦黑亦白的武林人士前去祝賀,其中還有不少平時不問世事、輕易不肯露面的世外高人。

這些能人異士都對楊過心服口服,心甘情愿替他辦這種哄小孩的事,足見楊過這些年在江湖上行俠仗義,積累了深厚人脈,直逼郭靖這個當世第一大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名望越來越高。

十六年后,風陵渡口,當年那個不受待見的臭小子,已經升級為口碑爆棚的“神雕俠”。

為給郭襄慶生,楊過特意送上三件隆重的禮物:滅了蒙古國先鋒部隊兩千精兵,燒了蒙軍的糧草,揭穿霍都的真面目并挽救丐幫。

他已是赫赫有名的大俠,但在小姑娘面前,還是改不了愛張揚、愛熱鬧的脾氣。

這三件禮物,表面上是給郭襄的賀禮,實際是幫了郭靖黃蓉、救了襄陽。

此時的楊過,無論實力還是業績,都是整個武林中數一數二的人物,號令群雄,莫敢不從。

尤其在蒙軍主力急攻襄陽的時刻,他力斗金輪法王,射殺蒙古大汗蒙哥,這份功勞無人能及。

再也沒有人提起楊過的父親,沒有人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樣的話。

再也沒有人阻擾他和師父小龍女的婚姻,相反,所有人都自愿地祝福他們,幫助他們,成全他們。

主流社會不能容忍小人物做出離經叛道的事,但可以接受成功人士耍個性。

第三屆華山論劍高級別論壇開幕了。跟上一屆情況相似,資源仍被那幾個老牌國企壟斷,只出現了一張新面孔,就是自己創業成功的楊過。

不同的是,這回連比武都省了,直接內定人選。楊過接替義父,得到“西狂”的稱號,以最優雅的姿態躋身體制內的金字塔尖。

華山之巔,面對一群不知天高地厚跑來爭奪“武功天下第一”名號的小蝦米,楊過哈哈一笑,縱聲長嘯,一時間山谷鳴響,風云俱動,把蝦米們嚇得連滾帶爬全跑了。

在他如此威風凜凜之時,會不會突然想到:假如當年沒遇到郭靖和小龍女,今天的自己,是不是連這些廢柴都不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9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15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10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84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47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30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7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8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4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7評論 1 28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0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14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