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前段時間翻了本書,《刻意練習》,說的是許多事情只要保持“練習”的狀態,堅持一定的周期,就能做成。
對比《一萬小時天才定理》,這本書主要強調“練習”的重要性。“練習”不是簡單的重復,還需要“指導”。這個指導包括正確的方法論以及對方向的修正,形象點來說也就是“教你走正路”and“你走彎路的時候提醒你”。這個指導多是需要“人”的幫助。
深以為然,我堅持寫作算是有一段時間,高一到現在算是有8年來著(平均每周一篇),但是寫作水平并沒有顯著提高(或者說沒有一萬小時那種夸張的提高)。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喝咖啡/酒/茶也是一樣,像潮汕人喝了幾十年茶最多就能分辨出哪個是貴茶哪個是便宜貨,說能分辨出里面是果香多點還是花香多點的真不多;天天喝咖啡的人多了去,但誰知道你咖啡還能嘗出個酸甜苦辣鮮,酸里面還包含磷酸檸檬酸蘋果酸?
如同喝咖啡喝茶是放松享受,書中說,天賦異稟的人其實都是在別人享受的時候仔細鉆研里面的玄妙。但我認為人天性易懶,如果不是外力所逼或者內心興趣盎然,誰會想去做動腦袋的事情?即便是高階工程師還不是常被吐槽房間臟亂衣品老土,人哪來的精力能夠把所有事情做的面面俱到?
今晚和王老板探討完抖音和視頻號,順帶重新下回了抖音。打開發現晶還關注著我,對我的comment還在消息列表,只是視頻已經看不到了。心里沒有任何波瀾,但就覺得很奇怪,腦子突然就不想思考任何東西。本想把今天下午指尖布置的任務完成好的,硬生生刷著無聊的推薦kill time了一個小時。
需要繼續任務制了,規定自己所要達到目標的期限,查看目標進度和所省時間吧。
以前常想“不貪不是中國人”,總以為自己能夠把多線任務處理好,每件看好的事都想做。但最近也在認清自己的“能力范圍”——普通人罷了,既定的任務總能被無限制打斷,不配談“貪”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