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居里葉
林夕大神的才華絕對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香港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香港樂壇金牌填詞人,年少時讀不懂林夕寫的愛戀情仇,當感同身受的時候竟然已經邁步而立。
梅艷芳演繹的一曲《似是故人來》成為梅姐的經典絕唱,曾經聽過很多人翻唱的N種版本,卻再也沒有聽到如梅艷芳那般用生命演繹的這曲,因為是絕唱,從字里行間,都似乎攝入靈魂里。
剖析這曲林夕的填詞喜對仗,典雅淺白,結構工整,不喜歡過度的詞藻堆積,非常講究語言的典雅雋永。
在歌詞中,極其幽怨的曲風,剖析人生旅途中都難免遇到的懵懂之愛,猜疑之愛,熱烈之愛,有離情別愁,有無奈與纏結,將這種哀愁與迷醉鐫刻得清晰可見的,真的不多見。很難不被這樣的歌詞所打動,遺憾,愁悶,生活原本就是在悲中笑著面對。
詞句中名言警句不段,而又十分的貼切自然,毫無堆砌之感,仿佛頃刻間看到了整個人生各階段的情感,寥寥數字,卻不多不少。
1
同是過路,同造過夢,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醒后要歸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雙,到底會是誰。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看起來這世間的男女,注定逃不開一個情字,不管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還是人到中年驀然回頭無緣分的一雙人,但都是奈何情深,只嘆緣淺,生活軌跡注定沒有在一起,人世浮華,浮浮沉沉,感情曾經很純凈真摯,不管如何,也許有一天就徹底走散了,或者再也回不到過去的機緣,時空里,無緣再相見,哀嘆著造化弄人,在懵懂不覺中天各一方,以后雙方各自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放眼四周,卻找不到最能拔動自己心弦的那一個,然而日子還是因循而過。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這句語話直追龔自珍的“千古知音漢武帝,人難再得始為佳”,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自古如此,失去的,得不到的,永遠會是最放不下的,就類似張愛玲小說里寫的: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2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
前事故人,忘憂的你,可曾記得起。
傷喜傷悲,老病生死,說不上傳奇。
恨臺上卿卿或臺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別太過執念,不過是一場大戲,出現在這個舞臺上,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我在演,你在看,演的人傻呵呵的咧嘴笑,看戲的人在黑夜里淚流滿面。物是人非,再也尋不見了。
或許我在做的是你喜歡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是你生命里不敢嘗試的事情,時不時會陷入在自己的悲情里,悲從中來,嘆造化弄人,掩面而泣,看多了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人生百態,覺察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狀態了。除了接受,似乎也改變不了什么。不能在一起,也只有接受現實的安排。
3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
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塵世間一場浩渺云煙,運用疊字,創造了一個凄美的欲罷不能,欲語還休意境,突出了全詞的基調:悲情難過。
觸不到的兩個戀人,注定無法將重合,只能漸行漸遠,從此青絲生華發,觸景之后淚兩行,婆娑樹影斑駁搖曳。
4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說今夜真暖。
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
一種相思,兩段苦戀,半生說沒完。
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幽怨。
退回到最初的位置,是不是就不會再有今日之苦,回望曾經相聚的點點滴滴,歲月真暖,因為有你在側,可是,相見恨晚,相見恨短,偏偏一剎之后,就再也無法用余生來換了。
一雙人終究是面臨了被迫分開,可回望整個人生,誰人不是經歷了某一階段之后,在歲月的深淵中沉淪,祈望明月寄相思,一訴別離苦,大抵都如此吧。
5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
離別以前,未知相對,當日那麼好。
執子之手,卻又分手,愛得有還無。
十年后雙雙,萬年后對對,祗恨看不到。
今生揮別,再也尋不見,分別很久很久,在世上一場,終究會有一個人先離去,不是我先,便是你,如果從此就兩不相見,生死相隔,又會多么回望當初平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真想與你執手到老,但還是不得不分開,雙雙對對的日子待來生吧。
從歌詞看上去極為平淡,但就這平常的語句,短短的幾個字就寫盡了人生的不甘、無奈與纏結,“執子之手”是不甘,“卻又分手”是無奈,“愛得有還無”是纏結。
詞神的神作也只能是在靈感爆棚的狀態下,因緣際會中妙手偶得而成。
悠悠遠,歌聲響起...久久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