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單元里談感受(一)
三單元上完了,單元主要目標有二個:一個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是能借助詞句,嘗試講述課文內容。
談感受:《曹沖稱象》里學生表達清楚為什么曹沖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們的辦法要好?《玲玲的畫》聯系生活,說一說與玲玲相同的體會,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有時也能變成好事。《一封信》通過兩封信的比較,說一說自己更喜歡那一封。《媽媽睡了》說文中媽媽睡夢中的樣子,說家人睡覺的樣子。整個單元都指向感受、體會再表達。四篇文章基于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目標在一年級已經進行了初步的訓練,本單元有所提高。如《曹沖稱象》中,文中難的不是文中誰提出了稱象的方法,難的是文章一共出現了幾種方法稱象?難在兩種方法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及想象。這里就需要學生讀懂課文,理解官員們說的其實就是一種方法。而曹沖稱象的方法是一種,但難在理解其中的原理。學生要理解原理,理解什么是船舷?為什么要在船舷上劃線?為什么最后石頭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這里借助插圖理解,反復誦讀理解、問題由易至難深度遞增理解等,讓稱象的過程邏輯更加清晰。最后再結合課后題排序,用船稱象的辦法就一目了然了。清楚了兩種方法的不同,學生也就能更好地表達清楚為什么曹沖的辦法好了。而針對后面的口語交際“做手工”這課里就要做好鋪墊。借助《曹沖稱象》一課,讓孩子學會用順序次“先、再、然后”等說清楚稱象的方法,等再上口語交際時,學生也能更有效地用順序詞說清楚自己做手工的過程。
本課講完出示了一張司馬光砸缸的圖片,講了一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有個小朋友掉進了裝滿水的缸里,其他小朋友驚慌失措,甚至都嚇哭了,有的小朋友則大聲呼喊求救,司馬缸毫不慌張地搬起石頭砸缸,成功救出了落入缸中的小孩。故事講完自然要引導學生體會司馬缸從小聰明機智,遇事不慌,會想辦法。馬上班里起了質疑的聲音。
“他拿石頭砸缸,那萬一砸到里面的小孩怎么辦?”一學生問。
“你不知道水是有阻力的嗎?就算砸到了也不會很疼的啊!”一生爭執。
我樂,一樂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也在動腦思考質疑。二樂竟然屁大點的孩子還懂得物理學科里的阻力。
“石頭砸到缸里的小孩也是有可能的,但比起受傷和失去生命哪個后果更嚴重呢?我們的小腦袋遇到緊急事情時可要會及時作出判斷啊!”我說。
語文課很難評論好壞。有些優質課之所以優質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有一定的參考物的,比如教參上的目標落實情況、目標落實方法、老師課堂的調控、學生的參與、情感目標的達成。所以當課堂中出現為數不多的偶然學生和學生間生成的質疑、討論時,才會覺得嗯~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