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窗口提示不斷閃動著。雖然配色溫柔,但是不斷跳動的光,很難讓人不去注意到它。
忽然想起窗口閃動剛剛開始改成黃色的時候,看起來還是蠻奇怪的。
進度條持續往前走,拉也拉不住地下載一份又一份文件,裝滿一個又一個新建命名文件夾。
看著摩拳擦掌的excel和進度條,我都不知道是要哭還是該笑。
讀研隔壁寢室的同窗、現如今的項目搭檔翻出兩年前的熬夜舊照。
在高翻學院的兩年里,尤其是在第一年里,討論和口譯練習到九十點鐘,是正常得像是一日三餐一樣的事情——甚至比吃早餐更讓我們習以為常。因為九十點鐘對我們而言,僅僅是夜晚的開始。就像同窗吐槽說的:
打完電話已是十二點半,回到宿舍準備一個人趁著別人睡覺的功夫挑燈夜譯了,可是一推門進屋,滿屋的速溶咖啡香。
沒有人睡覺,一人對著一臺電腦,聯通各種社交軟件,仿佛與黑夜的心臟一起有力跳動。
凌晨三點左右,頭腦似乎格外清醒,時間走秒的速度好像橡皮筋似的被拉長變慢了,在那一小時之內仿佛可以做完白天兩小時的事情。我至今沒有明白為什么。但似乎不會再有那樣的機會。
因為深入到黑夜最深處,就像深吸一口氣悶入水中,在某些時刻會聽到耳邊有不知所蹤的細小聲音,有種踩不到底的輕微恐慌。讓人忐忑。
說到忐忑,這兩個字非常象形地反映出我們很多人當時的狀態:心臟不適。
熬夜當然是對心臟不好的,對于我現在這個年紀來說,幾乎像是在心房心室上狠狠敲一悶棍。但是我們在研一的時候,卻能在兩眼烏青的時候嬉笑著說出“命算什么!誰讓你跑到高翻來讀研”的話。
我親愛的隊友,我好想念你們啊。
一個靠譜團隊帶來的安全感,是成年生活之后最讓我感恩和珍惜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