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因為一直堅持傳播家庭教育理論,所以得到一些父母的認可,在后臺常常能收到來自家長的問題,看完這來來信,我能體會到這些問題背后家長們深深的焦慮感以及對孩子深深的愛。
只是為什么這些些深層的愛最后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了呢?
有一個父親來信說,夫妻關系很好,女兒小時非常乖又懂事,和他的關系也非常的好,可是到了初中之后,女兒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情緒多變,非常容易生氣,我們不能說,說了女兒就會不上學,到現(xiàn)在為止,女兒有一個月沒有上學了。
這位父親非常焦慮,但是焦慮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我們一定探究導致孩子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最后,通過系統(tǒng)的分析發(fā)現(xiàn),導致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溺愛,那這位父親為什么溺愛孩子呢,跟他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雖然我們天生就是父母,但是卻未必是個好家長,從父母到家長是需要學習的。
所以,為了幫助更多的父母學會如何愛孩子,花姐姐開通了“家庭教育答疑”欄目,每周免費幫助1—2個家庭系統(tǒng)的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PS:
1.如何參與?
請在簡書中私信您要咨詢的問題,問題要盡量具體,不要泛泛而談,例如:孩子不上學了,我該怎么辦?
2.注意事項:
請留下您的聯(lián)系方式,方便我們與您聯(lián)系。
下面是一位家長的問題:
這位家長的問題是:
老師你好,
女兒現(xiàn)在十三歲讀初一。現(xiàn)在是青春期在學校總是跟一些不怎么讀書的男女同學一起瘋。還怎么怎么說談戀愛之類的話語。請問一下老師我該怎么跟她溝通?
這個問題我們分三個部分來回答:
1.什么是“壞朋友”;
2.青春期孩子的交友特點;
3.家庭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交友。
一、什么是“壞朋友”?
首先,我們要界定“壞朋友”這個概念。
這個壞朋友是指不讀書還是成績不好,不讀書和成績不好是兩個概念。
成績不好是學習能力不行,例如,理科理解不了,文科背不下來,基礎太差等,這是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習能力方面的問題只要孩子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績很快就能提升起來。
不讀書則是認知上的問題,或者說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例如,在社會上混,不愿意上學,這種孩子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
對于第一種孩子,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假如我們有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告訴他,助人為樂是一種非常好的品質;
對于第二種孩子,我們盡量讓孩子遠離他們,但是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在后面花姐姐會給大家分析到。
這里并不是說這些孩子就是十惡不赦的,不值得交往,只是孩子的能量還太弱,還不足以改變這些孩子,反而還很有可能受這些孩子的影響。
所以,我們首先要界定“壞朋友”這個概念,才能有效的引導孩子。
二、青春期孩子的社交特點;
青春期的孩子與童年期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從依賴父母到轉向朋友,從幼稚期走向成熟期,最后走向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朋友起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幫助孩子構建自我。
所以說,青春期孩子的交友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意義的。
那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交友呢?
一方面就是在學校里和同學互動,另一方面則受影視劇以及各種網絡信息的影響,這方面是信息時代面臨的新課題。
以前,在信息封閉的情況下,孩子的成長更多的受家庭的傳承,到了青春期孩子們可能還不知道什么戀愛,什么是義氣,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就知道了。
在花姐姐的青春期,有一部特別有名的電影叫古惑仔,通過這部電影好多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義氣,知道什么叫兄弟情,在男生中彌漫著一種“把義氣當成英雄,把叛逆當成瀟灑”的情節(jié)。
于是,好多同學把這部電影中的價值觀變成的自己的價值觀,以打群架為樂。
除此之外,瓊瑤的愛情片也成為女生們的精神家園,所以,早戀也會成為女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做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來引導孩子交友呢?
三、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交友呢?
當家長看到交友那么多的負面內容,會不會對孩子的交友圍追堵截呢?
大部分的家長反對孩子早戀,但是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控制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家長越是反對,孩子越是要做。
那怎么辦呢?
首先,家長要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關注一件事,聊一件事,增進親子關系。例如,現(xiàn)在的電視劇都會愛情,孩子難免不受影響,好的電視劇電影里面一定會傳遞出正能量的價值觀,例如,前一陣,我們一起看《大江大河》,我就會跟兒子聊,宋運輝是怎么努力從農村走到城市,因為我和娃爸都是農村出生,所以,順便也會把我們小時候的故事和娃講一講,孩子聽得津津有味。
不久前,老家的房屋拆遷,娃大哭了一場,原因是我童年的記憶沒有了。
我還安慰他說:“房屋拆了,媽媽的童年記憶一直都在的。”
所以,我們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跟孩子一起討論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情,生活很豐富,朋友很豐富,不是只有學習一件事。
其次,要告訴孩子正確的交友價值觀;
告訴孩子不同的朋友要區(qū)別對待。
朋友大概分為這么幾類:
一種就是普通朋友,一般是學校的同學或是上下學的同伴,這兩類我們盡量少說心理話,中國文化講究“人前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所以和朋友聊天要注意。
一種是知已,可以說心理話,碰到這種朋友我們要珍惜。
平時,大人要注意給孩子傳遞一些正向的價值觀,時常關心一下孩子,跟孩子聊一聊,心情好不好,學校有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等等,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總是很忙,總是高高在上。
最后,我想說的是,青春期的孩子與童年時期的孩子是非常不同的,對童年期的孩子,我們可以用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到了青春期,我們只能用交朋友談心的方式引導他們,所以,想要控制孩子交友只能引導,而不能圍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