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歲月中,讀過這樣一首詩,非常感動,詩中有一封很短的情書,那時覺得,恐怕沒人能寫出比這更好的情書了吧。
曾記得某個雨夜,燈光昏暗,小酌一盞,被這首詩歌中的深情感染,體會到心靈相印的溫暖。
它是漢代樂府《飲馬長城窟行》。
詩言:“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看到青青河畔草,想著遠征未回的丈夫。目力有盡而思念無窮,直至丈夫夜晚入夢。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唯有夢中能和丈夫親昵溫暖,俄爾夢醒,丈夫已然不見?,F實世界,他還是身處他鄉異縣,輾轉不能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連枯萎的桑樹都能感受寒風,連冰冷的海水都能感受到天涼??墒青徣朔蚱薷髯曰丶矣H昵,誰還能感受和顧及我這孤身一人的可憐!
讀到此,難免為她悲傷。最悲并非已確知丈夫戰死沙場,而是“你生死未卜,我傷懷滿目”。但她不敢不想,不敢不等,不敢放棄希望,可卻從來沒有音信,沒有結果。
這悲傷太過真實,未必是大家想看到的故事。閨怨歷來有,但何需次次以悲劇結局?詩人宅心仁厚,讓故事有了轉機: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客人從遠方風塵仆仆地來了,遞交我一封“雙鯉魚”?!半p鯉魚”是種古代信封,兩篇鯉魚狀的木片夾著一尺白布。這白布上遠不止一封家信,更是苦苦等來的曙光。
“家書抵萬金”這般句子,這女子的筆下恐怕寫不出來,但她心中卻一定是有的。所以,此時她懷著慶幸,懷著感恩,鄭重地跪下來捧讀這封比千金還貴重的家信。
“長跪讀素書,書中意何如?” 電影鏡頭定格在女子長跪,手捧家書。這封千里迢迢來到女子手中的家書里寫的什么呢?
竟然是一封如此簡單的情書。它恐怕比所有情書都樸實,但又比所有情書都深情。它只有上下兩句話: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p>
這情書的前半句,竟然是“你要好好吃飯,多吃一碗飯”。
那么樸素、那么平實,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在戰亂年代,千里相隔,還有什么比兩個人都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飯、好好活著更重要的呢?
后半句是“我一直都想念著你”。這封情書實在太好,給了這個女子最需要的安慰。
對她來說,最想從丈夫那兒得到的音信,不過是“我還活著,我也一直在想你;你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我們還能夠見面”而已。
再一起回味下這首《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