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年電商界最熱的話題大概就是云棲大會首提的“新零售”,馬云一聲吼下把電商被逼入絕境。
新零售是什么?線上、線下、現代物流緊密結合,誕生出的新興模式。
提到與王健林打的那一億賭局,可能在很早之前馬云就明白自己輸了:電商有著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并非適用所有商品,并且隨著消費群體習慣的養成,線下實體店一定會是電商未來發展的必要助力。
這也是去年京東43億投永輝、阿里今年21億投三江的一個真實寫照。甭管盒馬生鮮是不是阿里的親兒子,這一步棋子是走定了也走對了!
思考一:新零售為何成必然?
2016雙十一全網銷售額是1770.4億元,同比增長了44%,淘寶天貓“雙11”總交易額1207億元,同比增長了32%,看似數據在增長,但相比2014、2015年增速的60%以上,可以看出整體銷售額是在逐步下降的。原因:
隨著消費者收入的提高,“便捷”變得尤為突出。(這也是近幾年便利店爆炸增長的一個原因,中國老齡化更是推動了這一發展)。
隨著網購的普及,消費者、商家對待電商也更加理性,“低價”不再成為賣點,相比較品質、創意、差異化、售后客服體驗等成了一種新的追求。
思考二:未來新零售哪種最靠譜?
01、便利店35%
如果網上超市和O2O超市(盒馬鮮生)沒有成為主流,那么便利店就有可能成為第一零售,生鮮水果店和精品生鮮店會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大型賣場會變得郊區化、會員化,消費者去大賣場的頻率會越來越少,但相比較每次的客單價會越來越高。(誰沒事跑大老遠只為買包泡面?)
02、網上超市30%
從天貓超市雙二十億計劃,京東收購一號店推出10億促銷計劃,蘇寧超市推出三十億南京攻略計劃和即將開打的超級年貨節來看,網上超市已經積攢了大量的目標粉絲群,并且這些粉絲里大部分對網購形成了習慣。
還有一點是網上超市推出的大包裝商品,品牌商根據網超特性定制不同商品的規格于包裝,培養顧客囤貨購物習慣的同時,還降低電商包裝和配送成本,從而有能力與大型賣場競爭。(大批走貨,更能打價格戰!)
03、O2O超市變閉環平臺35%
盒馬鮮生就是典型的O2O超市,2016年初開設第一家門店,至今已在上海有了6-10家店,同時還進軍了北京與華南地區。
亮點:
訂單量大,還是消費者的正常需求。
數據模型能盈利,毛利額能覆蓋履單成本。
模式尚有優化空間,后倉,經驗品類等。
一旦城市門店布局完成,線上配送覆蓋全城,這個網絡可以加載其它業務。
相對于單薄的O2O超市,圍繞盒馬鮮生未來可能更傾向于擴展成“城市大倉+中心大店+社區小店+開放平臺(盒馬鮮生)”的形態,階梯門店加APP形成閉環,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雖然最后和便利店持平,但未來畢竟是互聯網化的是的,隨著供應鏈、物流倉儲的完善,人們可能會更加傾向于“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