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你搶我搶他也搶,粥少真僧也不多
? ? ? ? 人為緊張真可笑,忘了初心失自我
? ? ? ? 何必每天費精力,別管天災和人禍
? ? ? ? 開心永遠放第一,其他煙云皆看破
我喜歡天體早練,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自從2017年我第一次在天體早練起,我的每天快樂時光幾乎都是從天體早練開始的。我說的天體早練,就是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去天河體育中心(天體)網球場打一到兩個小時的球,這個習慣我已經堅持了快4年。
天體早練帶給我太多的快樂,我將與天體的緣分,寫在天體30周年征文《我和天河體育中心二三事》中;將堅持天體早練一百天,詳細記錄在《早練趣事》里;曾經的快樂留在《我們的天體早練國際網球友誼賽》上。沒想到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對天體早練產生很大的影響,原來很和諧的天體早練,由于天災和人禍,已經變得讓很多早練人不適應,他們的早練習慣也不得不隨之改變。
一、我熟悉的天體早練
為推廣全民健身,天體網球場有很多惠民福利,比如:6:00-8:00的免費早場,8:00-9:00的老人免費場,還有12:00-14:00的免費中午場等等。由于我打老人免費場還不夠資格,中午的免費場也沒空去打,我這里說的是我熟悉的天體早練,也就是免費早場的情況。
聽天體早練老前輩說過,天體早場最早是會員卡收費的,從每月150元漲到300元。我開始早練時,改成了按人頭收,每次10元,直到2019年全部免費。天體網球場幾乎是全年開放,只是春節放假七天不開放。由于地處市中心,交通很方便,場租也相對便宜,天體網球場一直是廣州最受歡迎、也是最熱門的網球場。不過相對于收費時段(特別是晚上18:00后的黃金時段),早場即使免費,也顯得低調和冷門很多,原因在于喜歡早起打球的人不多。
每天天還沒亮,喜歡早練的人就去天體網球場,因為一直以來天體早練場是“先到先得”的,即便是很早到,開始在路上都是一個人慢慢悠悠地走,如果是看到前面或者后面有人,各自都會暗中加快腳步,都想早點到到網球場,到場能先找個自己喜歡的場地打球。
長期以來,天體早練也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每天的天體早練很和諧、也很開心,很少發生爭吵。每個人或者每幫人每天的場地基本固定,基本上都是先去自己喜歡的場地;場上不夠4人,后來的人會一起拼場打;7,8號場,由于有樹蔭不曬,一般是老人的專場,即使場地緊張,看到老人家來也會主動讓位;還有要趕著去上班的,7點左右打完,后來的第二撥人正好可以無縫對接上。
我熟悉的天體早練每天都是一派和諧、其樂融融的景象,可惜自從今年疫情以來,特別是天體網球學校(網校)7月底的新規定出臺以來,天體早練也隨之徹底變了樣。
二、疫情下的天體早練
過年前打完最后一次早場后,球場按慣例放假,正常大年初七球場也將開放,那知1月24日(除夕)廣東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天體從除夕起暫停了全部場館的開放,直到疫情變成二級,才從2月29日開始實行分區分級有限開放場館設施。
具體到開放網球場,從8:30 - 18:00,每天只開放四個時段,每次一個半小時,半個小時消毒保潔;每個時段的入場人數嚴格限制為24人(只能2個人單打,不允許雙打),還有很多很嚴格的規定,比如:入場前必須要電話先預約;入場出示預約憑證及穗康碼;測量體溫;全程佩戴口罩等等。對于其他規定,大家都覺得很合理,只有對戴口罩打球意見很大、吐槽的也很多,各路人等引經據典,認為戴口罩打球不科學,還不如不去打。
隨著疫情慢慢緩和,3月19日開始增加惠民開放時段及場地,從除夕開始暫停了近2個月的早場又重新開放了。早場還是和以前一樣“先到先得”,測體溫、戴口罩和查穗康碼等要求自然是少不了,最大的變化是有兩個:不到6點不開門;每片場允許最多4個人雙打。不管你提前多長時間來,都得在門口排隊,等到6點,工作人員一個一個測體溫和看穗康碼后,才會打開門。
4月4日天體所有場館全面恢復開放,還給早練人一個很大的福利,免費開放了早上6:00-8:00廣網的中心場。一時間中心場成了大家嘗鮮體驗的首選,我在中心場開放第二天,第一個趕到,順利體驗到了中心場。說實話,在中心場打球的感覺真的不一樣,就是場地太大了撿球辛苦,叫上沒什么人氣,就冷冷清清的4個人,要是有人早走或者遲到,找人都難,不過我很喜歡聽中心場擊球和球落地的那種清脆帶有回響的聲音。
隨后,5月9日后疫情降到三級(低風險),測體溫和看穗康碼等基本都是流于形式(現在也是),每天5:30不到就有人在門口排隊,5:50左右有近四十人(周六日人應該有60多人),戴著口罩聚集在門口排隊等開門,當然也有個別人的人品太差,經常耍小聰明,晚到還故意借機插隊的。6點開門后,幾十個人一窩蜂地從門里擠進去占場,好多次我看到前面的老人家都差點被擠倒,由于沒有年輕人跑得快,他們經常來得最早、排在最前面,有時都沒有場打。有時兩個人幾乎同時到了同一個場,人多場少的時候,大家互不相讓,經常發生爭吵;還有人(也有老人家)為了早點搶場,冒險從旁邊的圍欄翻墻進去。那段時間去天體早練,每天見到的就是這種極為混亂的場面。
開始我還沒有太在意,每次來看到都是這樣,一方面為老人家的安全擔心,另一方面發生了三元里黑人感染的事情后,我覺著天體早練再這樣的話,擠踏的安全問題和聚集的疫情風險不容忽視。不知怎么找網校反映,有人提醒可以找廣州政府熱線“12345”,于是一時沖動,給“12345”寫了個建議,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建議改變了天體早練 “先到先得”的慣例,也成了我今年最后悔和最內疚的一件事。
?
三、 我的“12345”投訴和建議
7月12日向“12345”熱線第一次反映了天體早練存在的兩個風險和建議,我提的兩個風險是:每天幾十個人擠在門口排隊等6點開門,存在疫情風險;開門后一群人蜂擁而上擠進去搶場,存在擠踏等安全隱患。我也給出了建議,就是恢復到以前一樣,提早一點開門,就可以分散長時間聚集的人群,也沒有擠踏等等安全隱患。
第二次是7月17日反映網校的管理問題,并且建議網校可以在管理上做得更好點,工作人員多點責任心。這個源于7月15日和朋友去體驗中心場,5點多就在中心場門口等,一直到八點都沒有人來開門。不只是中心場有這個問題,室外場也經常是6點到了,還不見工作人員來;搶場(特別是新規則后)不時會引起一些爭吵,都找不到工作人員來處理。我也親眼看到和聽說過好多類似的情況,由于個別工作人員的不負責任,讓免費的中心場等好福利,給天體帶來了壞口碑。
沒想到這個建議,“12345”第二天很快就回應的,說反映的問題已有相同的XX案件正在處理中。我還以為還有其他人投訴過,查詢后才發現XX案件正是自己第一次建議的那宗。老W聽說我投訴的事后,以老大哥的口吻、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還年輕,很多事情你不知道,一點用都沒有。我想也是的,兩個建議提交后,我慢慢忘了這事,直到7月20日看“12345”的“意見處理完”的反饋信息:網校將認真考慮,繼續加大場地管理力度,完善惠民開放措施,確保市民群眾在避免疫情等安全風險的同時,正常享受全民健身的福利和權利。
在7月26日天體網校出臺了新的早場預定場的辦法(據說是借鑒沙面早場的經驗):免費開放的15片場(包括中心場)都要可以通過“群體通”APP,提前三天預訂。為了和群體通的做法保持一致,第一天一口氣放了三天的場,第二天后才開始每天可以搶后三天的場。規則一變,大家每天中午1點都忙于搶場,那段時間各大早練群討論的都是搶場的事情。
隨后兩天,我看到很多老人家還是老習慣,到場后發現場地都被人占了,有人提醒后才知道現在規則變了。有熱心人還認真地教老人家怎么下載App,又怎么去搶場。看到老人家一臉茫然的表情,我覺得很悲哀。老W每次見過我都向我抱怨說:就是因為你去投訴,搞得現在我們早上都沒有球打。好意變壞事不是我的本意,我也很不好受,于是有了7月27日給“12345”的第三次反映,不過這次選的不是建議,而是投訴。
投訴的主要內容就是早場群體通預定后,基本解決了踩踏等問題,但是又引發了更多的問題:1、老人很難享受到免費場(不會用智能手機搶場);2、人為制造緊張(工作日場地足夠);3、場地秒光,但是工作日還是有很多空位,人為浪費了免費的公共資源等等。我給出的建議還是希望和以前一樣,早點開門;如果實在不行,建議就取消免費場或正常收費。
其實不只我向“12345”反映,應該還有很多人通過各種形式給網校反映了。我知道的就有37位的老人家聯名寫信給網校,反映的是老人家搶不場,希望能網校專門預留2-3個老人場。后來我還特意問過他們的發起人,說網校沒理他們,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四、我與網校的溝通
在我的第一次“12345”的建議后,兩天后網校有人打來電話,約著來天體當面談,我沒空去不了,在電話里進行了簡單的溝通。7月30日我又收到網校的電話,說網校對我反映的問題非常重視,還想約我到網校當面談談。我一直很內疚,覺得我的投訴導致老人家沒球打了,這次有機會無論如何都要去的,于是約好第二天中午前去。
開始我不知道打電話的是誰,有人提醒是網校校長,看樣子網校還真的很重視。我去之前問了一些朋友的意見,他們的意見也基本一致:都不建議搶場,還是跟很以前一樣;也可以當場派號(或者用排隊機),15個場每天60個號,保證到現場的60個人都有場打球。我還邀請老曾和非戈兩位打早場的師兄一起去,也請他們也反映一下老人家的意見,他們很爽快地答應了。
7月30日上午11點匆匆趕到天體,正好碰到老曾、非戈和蘇老師剛打完球,四個人一起到校長辦公室,在座的還有網校的書記和一名工作人員。雙方都沒有太多客套,直入主題,校長先介紹了網校惠民服務等情況,采取群體通訂場的方式以及對我投訴反饋問題的重視,強調說這個方案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場地秩序,透明、公開、公平地將場地提供給廣大市民而改進的措施。我們都非常贊同,但是認為網校還可以做得更好和更完善。
之后主要話題還是新規則之后如何更合理,我們把早場的情況和建議向網協校長和書記反映,校長和書記也很認真聽取意見。我首先表達了我的擔心,新規則后老人影響最大。老曾、非戈和蘇老師也很贊同,提議給老人專門的兩到三個場。校長不同意,認為周一到周五8:00-9:00已經給老人家專門的免費場了,6-8再留不太合適,給老人專門的免費場對其他市民也不公平。
還有一個問題討論了很久,就是每天群體通上放出的15個號(場)太少,都是秒光,只能15個人搶場,其他人根本沒有機會,建議1個場可以有4個號,每天有60個號,就可以滿足市民打早場的需求。雙方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最后達成統一的意見:一個場可以4個人打(允許拼場),每天60個號(15個場*4人);取消5天的限制(場地足夠),天天可以打;遲到15分鐘其他人可以使用場地等等。雙方會談愉快,最后大家還一起合影留念。
網校很快就發布了《關于免費開放時段場地使用的公告》,公告上基本都是和網校談的內容,不過“每天60個號”這個關鍵的一點沒有提及。幾天后我微信問網校的工作人員,她的答復是:15個場60個號的建議,在群體通平臺上沒法實現。后來我也把新規則后引發的搶場難、場地浪費、教練占用免費場有償教學等等的問題,通過微信跟網校校長反映,校長的回復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意見,很難全部都滿意,希望理解和支持。8月3日天體的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提到:自7月26日起,天體網校在“群體通”平臺開放免費網上預約功能,廣大球友喜聞樂見、紛紛點贊。更有球友送來手寫感謝信,表示“終于可以安心地訂場打球了”。我在天體早練親眼見到的,好像與官方的說法有很多的出入,我都懷疑自己看到的是假的天體早練。
對于新規則,我希望早場免費資源利用率能最大化,我認為應該讓更多的真正喜歡早練的市民享受這個惠民的福利。現在好像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還不太合理,既然這么多球友和網校都覺得很好,我也就不再糾結于這事,否則就是出于私心,胡攪蠻纏,不講道理了。沒辦法,只有改變自己了,自己好好適應新規則就是了。
五、同是早練人,相煎何太急
我還真的不斷在適應新規則,從新規則開始前一天,就準備好了下載群體通APP、注冊和實名認證,之后開始加入了每天中午的搶場游戲,一點前就開始準備高度緊張搶場,每次都是秒光,我傻傻地搶了二個多月也只搶搭到了5次。后來自己沒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慢慢都懶得去搶場了,去天體早練的次數也少了,晚上打球的次數也多起來。工作日想打早場,只好厚著臉皮去蹭場(好在很多早練人都認識),周六日早練轉戰琶洲、奧云山和華工等地。
天體早練還在,不過從新規則徹底改變了 “早到到得”的慣例,現在提前三天就開始了搶場大戰,每天中午一點App最忙(經常死機),一點剛過就要不停地點擊手機,在13:00-13:01之間焦急地等15片場地隨機放出,搶到場靠的不是人品而是手氣。如果老老實實只用自己的賬號,堅持每天去搶場,平均一個月也只能搶到2-3次,比過年搶火車票還難N倍。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搶場也是八仙過海各有各的辦法:你一個人注冊幾個賬號,我夸張到用4-5部手機搶;我就請自己的家人、朋友還有同事一起幫忙搶場;還有各個天體早練群的群主組織的抱團搶場。僅我知道的這樣的群不少于10個,平均每個群有20多人,加上請來幫忙的家人、朋友還有同事,每天中午13點至少有100人在同時搶場,15片場秒光和大多數人搶不到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說到早練群,我天體早練后不久也建了一個,加了早練見過的70多人,也有段很開心的早練時光,后來由于堅持早練的人不多,大家交流也少,每天就我一個人在早練后發張圖片自娛自樂,慢慢我也覺得這個群已經沒有什么存在的意義了,幾次想解散,一直下不了決心。新規則后,我沒空也沒有精力組織大家搶場,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將群解散了,現在也只保留了經常在一起打球的兩個早練群。不管有沒有早練群,我還好堅持天體早練的,我相信覺得有緣還會在天體早練見到的。
以前天體早練討論的話題以開心打球為主,現在變成了怎么搶場?有人說手機不行,網速太慢要換5G手機;也有人說5G手機也沒用,自己樓上就有5G基站怎么也搶不到;還有人表示自己年紀大老眼昏花、手腳慢搶不到,請要家里的小朋友搶,小孩手快還真搶到了;更有人神神秘秘地總結出經驗,說13點一過,就盯著秒表,過45秒左右點擊,成功率極高。
有人說自己站著或者趟著容易搶到;也有人說在某個地方運氣好;有人在開車,看時間快到,也想方設法找地方停車搶場;還有人做夢都在想著搶場,搶到笑、沒搶到差點哭醒;更多的是早練群有組織的集體搶場,由于難搶場,群主不再輕易加人。有的群可以一次搶到5-6個場,實際來打球的人才幾個人。于是各早練群主之間或者早練群熟人之間的交易,今天你有多的給我,明天我搶到多的給你,慢慢地搶不到場又與早練人不熟的基本沒有機會打早場了。
每天場地秒光,按理說早練場應該很熱門,但是實際我看到的情況是:平常周一到周五很多空場,特別是現在天冷,有時要湊四個人都難。現在每天來天體早練的人比以前少了一些,經常來的還是熟悉的那些人。
六、初心不再,唯有漸行漸遠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至少我是覺得搶場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日常生活:每天總覺得有個事要做,中午1點不敢睡覺,準備高度緊張來搶場,搶到了場還好,可以睡個安穩午覺;開始2次由于太過高興睡不著;搶到了還要到處找人(求人)一起打。沒搶到心情更不好,還有想著去問誰有沒有多余的空位。有時朋友給我多余的場(空位),我經常是不好意思占用人家辛苦搶了的場地。那些請人幫忙搶場的,害得別人睡不好覺,搶沒搶到,自己都欠人家一個人情。本來早練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以前早上睡醒想去就去,現在牽扯到這么多人參與其中,浪費自己和別人的時間與精力。不就是打個球,反正我覺得是沒有必要,有時間還不如好好睡覺。
我也在不斷反思,我第一天來天體早練就覺得很開心,“開心”這也是也一直堅持天體早練的初心。當我看到天體早練年紀最大的張叔(85歲),每周二、五堅持鍛煉一個來小時,好幾次被迫換了3次場地,感到心酸;每天的中午1點一堆人在搶場,人為制造的場地緊張,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感到心累;早上去打球看到很多空場,場地被人為浪費,感到心痛;每次早場的話題都是和搶場有關,感到很無聊……
感覺新規則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每天中午13點在背后操控搶場的人玩搶場的游戲。說實話,我還不太習慣,想不到很多老人家比我更快適應,他們已經抱團搶場了,不僅沒有我擔心的搶不到場的情況,人多力量大,每天都可以搶到很多場。看到這些,我才感覺到沒有這么失落和內疚,想不到,網校的新舉措直接促成了老人家的與時俱進。
有朋友說:你也別太當真,多管閑事,反正網校把免費場開了,他們才不管是一個人打還是幾個人打。雖然我覺得網校做了些努力,預約訂場也有很多好處,但是我一直認為現在早場的方式根本談不上公平,人為制造緊張和浪費公共資源,也與體育局、網校倡導的最大限度確保場地能夠惠及廣大市民的初衷背道而馳。
我一直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來享受這個惠民福利,打早場的人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有搶到場的15個人才有資格(其中有人還不算真正打早場的),變相地剝奪了沒有市民享受的權利。我寫投訴建議信和與網校溝通也是基于這個目的,可是事與愿違,每天來打早場的人并沒有增多,反而更少了,以前天不亮基本就滿了人了,現在天亮很長時間內還有很多空位。
我覺得我成了被新規則淘汰的人之一,只怪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也沒什么話說,想不到還影響到很多早練人。我最對不起的就是有幾個老人家和跟我一樣喜歡早練的上班族。那幾個老人家以前經常來很早來,現在見得少了;只有周六日有空打早場的上班族,現在搶不到場,幾乎都不來了。對受影響的這些人,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抱歉,真的對不起,好心辦壞事真不是我的本意。如果還有如果,我寧愿自己不要一時沖動,多管閑事寫什么投訴和建議。
不過就網校的新規則還是很多正能量的結果:讓老人們與時俱進地學會用手機搶場;把冷門的早練免費時間段變成熱門;有效地將早練的人減少等等,我建議把這些先進經驗都當成今年的業績或者亮點,寫進年終總結中并加以大力推廣。
天體早練好像與我將漸行漸遠,不過我肯定還會去的。現在我覺得搶場沒有意思,說不定等我退休之后,我會愛上這個可以預防老年癡呆的無聊游戲,到時候再重新組織一幫老頭老太太,大家一起抱團搶場,搶得到就去天體開心早練,搶不到也去天體走一走和看一看,因為天體早練給了我們太多的快樂時間和美好回憶,唯一擔心的就是到時候還有沒有搶場這個游戲。
20200923 動筆
20201017 初稿
20201018-1106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