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伯樂采薇推薦:這是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筆下的苜蓿,不僅花兒美麗,還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苜蓿菜面的香甜可口、苜蓿菜饃的鮮美勁道、苜蓿疙瘩的地道絕佳......苜蓿花開,有美好的記憶,也有苦難的回憶,但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和期冀。
推薦理由:新人作品,清新樸實的語言文字,親切自然的鄉土氣息,對家鄉苜蓿的喜愛和懷念之情溢于言表。
春天來了,我盼望著家鄉的苜蓿花開!
春天里,驚蟄過后,在和煦的春風的吹拂下,在家鄉的溝溝岔岔,坮塬溝峁上,蟄伏了一個冬季的苜蓿芽兒,從深厚的黃土地下爭先恐后地探出了小腦袋,有的象一根燈芯,胖乎乎的,有的就象秀氣的旗桿,旗桿上頂著幾片心形的葉片兒。
山坡上,塬畔邊,小孩兒,媳婦們,都手挽著籃子,攆著陽坡旮旯,眼瞅著地面上的苜蓿芽兒,小手飛快地掐著一個個頭兒嫩黃的苜蓿芽兒,不一會兒,籃子里就匯聚起了半藍子綠汪汪的苜蓿菜兒。嬉笑著、打鬧著,歡快地各回各家。
滿載著一籃籃綠汪汪的苜蓿歸來了,從屋子里拿出了收拾糧食的簸箕、篩子,把籃子里的苜蓿芽兒倒進去;院子里,一家人或圪蹴,或拉一張小板凳坐下來,圍著盛滿苜蓿的簸箕、篩子,滿心歡喜地開始了揀苜蓿。將混雜在其中的枯枝、草葉、泥土撿出去。
揀苜蓿是個細心活。大人們總是將苜蓿撥向簸箕或篩子的一邊,一點一點向著懷里撥,或者將一個一個的苜蓿芽揀出來撥向一邊,把枯枝、草葉、泥土撥出來。然后,用簸箕簸一簸,或者用篩子篩一篩,去除掉混雜在苜蓿菜中的泥土、枯葉沫子等雜物。
孩子們圖熱鬧,跟著大人打攪團。他們往往谷子糜子一混子,總是毛毛糙糙,千萬不敢相信他們說的揀過了、干凈了。小孩子揀過的苜蓿,經大人一檢查,往往里邊還是屎攪尿尿攪屎,大人還得揀一遍。雖然孩子們做事指不住,但大人們也不惱,孩子們也樂此不疲。
我至今忘不了母親做的苜蓿菜面、苜蓿菜饃、苜蓿疙瘩的香味兒!
苜蓿菜面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是苜蓿汊面。剛出土的苜蓿芽特別金貴,在面條快煮好的時候,將揀好淘凈的苜蓿芽與面條汊在一起煮熟,盛在碗中的面條,白是白綠是綠,綠白相間,既耐看又香甜,香甜可口!另一種苜蓿面是苜蓿綠菜面。將揀好淘凈的苜蓿菜煮熟搗爛,與小麥面粉攪拌在一起,揉勻?好搟成,用嫠刀嫠成綠色的面條。這樣的面條煮熟了,調上油潑辣子和鹽醬香醋,看起來鮮艷,吃起來可口。
苜蓿菜饃,也叫苜蓿菜餅子。把揀好淘凈的苜蓿菜與面粉攪拌成糊狀,在蒸布上攤開抹成一指薄厚,上蒸籠用大火蒸熟,出籠后反倒在案板上,待稍微晾涼切成菱形的小塊,就著伴有蒜末、蔥花、油潑辣子的調和水,吃起來綿軟勁道,味道鮮美透頂。
苜蓿疙瘩,又叫苜蓿麥飯。給揀好淘凈的苜蓿菜拌上少許面粉,用五指撥拉開放在蒸籠上蒸熟,出鍋后放在菜碟中,拌上蔥蒜油潑辣子香油香醋,是一道非常地道的農家菜品,也是一種絕佳的美食。伴著小米稀飯包谷榛子,就著一個熱饅頭,嘹咋咧!
看到這里,你可能已經收不住了口水。其實我也與你一樣,寫著寫著,舌尖上、牙床上就感覺癢癢的。正因為這樣,每年春季我都想起故鄉的溝溝坎坎,坮塬溝峁苜蓿芽兒滿田野。我更懷念童年時光里家鄉那開著紫色花兒的苜蓿花。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苜蓿不僅是牲畜的好飼料,而且是村民們用以果腹的食糧。在那個普遍缺吃少喝的年代里,苜蓿曾幫助人們度過了無數個饑荒的日子。有人曾為了一籠苜蓿被抓游街示眾挨批斗、有人曾為了一籠苜蓿掉下了懸崖落下了殘疾,甚至丟掉了生命。
那時候,什么東西都短缺。土地是集體的,生產是有計劃的,勞動是統一的,人們沒有任何的自主性,更沒有自己的口糧田和菜地。苜蓿是生產隊牲畜的飼料,集體的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生產隊的苜蓿地有專門的看管員掂著土槍在看護。為了解饞,人們只有到溝里、洼里、鹼畔上去掐野苜蓿。膽大的社員利用放工路過的間隙,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揪上隊上苜蓿地的一把苜蓿,回去了還要背過人偷偷地做著吃。
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經常有人因偷集體的苜蓿被抓住了,逢集日胸前掛著一塊紙牌子,被荷槍實彈的民兵押著游街示眾,還有被押上群眾大會批斗的。公社的書記在高音喇叭上講:苜蓿是生產隊牲畜的口糧,偷苜蓿就等于破壞集體生產的殺牛犯。會場上打倒殺牛犯某某某的口號聲震天動地!
最讓人痛心的是聽到某村有人半夜偷苜蓿,被看護員追趕,一腳踩空,掉進了懸崖峭壁,被摔死了!人死了還沒完,他的家人還要背負一輩子殺牛犯家屬的惡名,被人嫌棄遭人指點!
雖然答應大人乖乖的早點睡覺,但半夜里,等待著去弄苜蓿的父母歸來,我小小的心兒一直吊在嗓子眼,直到聽到窯洞門吱嚀的一聲,他們都平安歸來了,我才踏實地睡去。早晨起來上學,從饃籠子摸上一片還熱乎的苜蓿菜饃,當作充饑的早點,聽著父母的鼾聲,我在心底默默地流淚!
夏天來了,地里的苜蓿長成了半人高了,在夏風的吹拂下,滿地里翻飛著紫色的浪花,浪花上伴飛著五顏六色的蝴蝶花,苜蓿的枝干和葉片上蹦跳著枯黃色、草綠色的大螞蚱,各種蟲兒的鳴叫此起彼伏。大人們看著孩子們提著高粱秸扎成的螞蚱籠沒命地追逐著、嬉鬧著,忘記了歲月的憂愁和煩惱!
秋天里,苜蓿花兒結出了疙疙瘩瘩的苜蓿籽,社員們用鐮刀割下了一捆捆的苜蓿,用扁擔挑回隊上的曬場上晾曬,為隊上的牲畜準備著越冬的飼料。
苜蓿花開,不僅給我留下了香甜和美好的記憶,還給我留下了悲催和苦難的回憶。
苜蓿喜陽耐旱,營養豐富,它是春的精靈;苜蓿是多年生植物,生命力旺盛,它不畏嚴寒和霜凍。冬季里,苜蓿被肆虐的風雪摧殘的枯黃,但地底下潛伏者頑強的生命。春天里,在春風的吹拂下,苜蓿又開始了郁郁蔥蔥的又一個輪回,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和期冀。
春天來了,我盼望著家鄉的苜蓿花兒開!
改革了,開放了,人們的生活猶如冬天的苜蓿遇上了春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日子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小康社會已經建成,我們正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
久居鬧市,厭煩了油膩。苜蓿已經成了大都市大飯店酒桌上一道提戲的上等佳肴,成為了人們養生保健的美食。
每年春天,我都盼望著家鄉的苜蓿花兒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