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在研發類公司,一定有一個崗位,叫工程師。
? ? ? 可是什么是工程師呢?似乎業界沒有具體定義,只有期望和假想:博學,專業,萬能,辛苦,掌控力,擔當。
? 這樣的人群,什么是他們的最佳狀態呢?特戰隊是工程師團隊最好的標桿。
細說一下:
第一.菜鳥之路是必須的。從辦公軟件到復印掃描到寄發快遞,從行業專業常識到產品細節到加工流程,甚至設備加工能力,這一潭水其深無底。特戰隊菜鳥營事無巨細一天又一天的訓練就是未來戰場生存之本。
第二 團隊協作。多兵種無縫默契協作是特戰隊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人什么都會,即使會也不一定有時間等你一個人慢慢做。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并基于下工序需要對上工序工作提出要求或錯誤檢查。品質最佳的狀態是環環相扣 ,層層把關,通關無意識是最可怕的。工程師要能自己構建溝通平臺,人家愿意接受:你的專業詢問,合理語調和邏輯,對人的態度和尊重,清楚精準的語言表達。
第三,單兵作戰能力。面對敵人,領導,團隊常常愛莫能助,你是否可以,你是否愿意,獨立面對問題,面對未知,面對客戶的質疑,仍可以給溝通對象呈現合理的認知層次。
第四,不斷學習。所有的特戰隊都會定期復訓。世界日新月異,快速發展,吃老本,肯定是會被打敗,有什么新產品,新標準,新工藝,新材料,對可能性了解的越多,越可能做出最佳方案。
? 第五,立即給出結論。當人質被割破喉嚨,鮮血在大量的流,你還仍會反復衡量那個方案最佳嗎?立即馬上給出結論,是多數工程師不愿意也不會注意的事情。工廠不是研究所,不可能事事都有能力和時間給出最根本原因,最佳方案,再加成本,運作的因素,一定要能在第一時間給一個現在可想到的可行方案。
那么這樣的團隊,應當受到什么樣的對待呢
1.管理對結果無益。打卡,表情,坐姿,都與工作效率和績效無關;針對他們具體負責的案子只有他們最權威,讓不完全了解的人給最佳人選定方向,只會影響他們的效率。多儲備資源,多協調協作關系,才是這些最需要的。
2.少一點KPI毒藥。一天做完幾個案子,多長時間完成一項工作,出錯率是多少 ,似乎合情合理。可是,2塊錢的東西1小時設計成3塊錢的產品結構是公司要的嗎?少做慢做是公司要的嗎?永遠墨守成規是公司要的嗎?
3.組織做點什么?整合梳理流程,讓流程高效,能自我糾錯,減少無意義動作。讓工程師專業心打仗,無需過度消耗精力。
4.共性事件盡量少重復。凡每個人都要花精力從頭研究的共性的事,就應當由組織或部門提前系統化整理并共享受結論。研發沒有效率,或同樣的失誤一再發生,往往是因為所有人都曾經就某一類問題,各自單兵作戰,消耗過多無用功。凡已有可行的路均要可拿來就用,不用每次人再去踩一條新路或費勁心力才走到老路上去。組織有積累,才是技術組織最大的管理績效。同樣的資源投入,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形成完全不同的戰斗力,才是管理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