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代齊有蘇秦,秦有張儀,楚有屈原。三人不僅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而且巧言善辯,游說多國。蘇、張二人師出同門――鬼谷子,因政見不和(前者諫合縱,后者則連橫)各為其主。屈原的政治主張與蘇秦相似,力主六國(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二者不謀而合。
蘇、張、屈三人雖皆為齊、秦、楚三國丞相(屈原曾官至左徒),但在朝中的地位卻大相徑庭。蘇秦原是韓國人,后游說到齊國被齊王看中,做了丞相,和朝中勢力強大的田嬰平起平坐。因處處受田的打壓蘇的日子并不好過。而張儀(魏國人)雖亦非本土人,卻被正值厲兵秣馬,企圖一統天下的秦王重用,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何等威風!屈原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楚國人,而且祖上世代在朝為官,功勛卓著。如今父親是大司馬,叔父是將軍,屈原和大君熊槐又是一起長大的兄弟,熊繼位后依舊視屈為知己,二人無話不談。熊很賞識屈的詩才和詩心,一直想讓屈入朝為官輔佐他成就楚國霸業。而屈一向淡泊名利,對爭權奪利的朝政不感興趣。屈父也覺得其子不是從政的料,只希望他一生與詩書為伍,兩耳不聞窗外事。誰料,屈原十七歲那年偷偷參加了大君欽定的文學侍從考試一舉奪魁,從此走上朝堂獻計獻策與大君朝朝相見,大君得此才子相助如虎添翼,重振大楚雄風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由馬可、喬振宇、張馨予等人主演的大型古裝歷史劇――《思美人》甚是好看,不但是劇情,尤其是人物演繹得更是淋漓盡致。
屈原(馬可飾)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少年時,夢里屢見美女山鬼(張馨予飾),后果真遇見現實版的山鬼莫愁(張馨予飾)――漁家之女,百戲團的一姐,大楚巫的后代,由于一見傾心,從此他的人生再也和她分不開。每次身陷囹圄,生死攸關時,一只鳳凰鳥從天而降,傳說是大楚巫的化身,仿佛是上天的庇佑,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后來莫愁為他的詩心才情和抱國心所打動,跟隨他來到郢都(楚國都城),不惜陷入王宮的是非之地,冥冥中做著他的保護神。可以說沒有這位神秘美人的相助,屈原早就死于王宮里的明槍暗箭之中了。
屈原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他從小詩才過人,十七歲就在朝中做了文學侍從;又懷報國之志,秦楚幾次交戰都以楚國的失敗告終,他憂國憂民,力主變法,重振朝綱。由于觸犯了朝中老臣的利益,遭到極力反對和排擠,幾次身陷囹圄,險些送命。他本可以做著文學侍從逍遙自在地過一生,但他天生不認命,偏偏與天斗,與人斗,至死不休。不管是朝中還是后宮,都有諸多人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都想讓他死,他的日子會好過嗎?即使他視楚王為美君,希望楚國行美政,但最終都免不了早猜忌被流放江南的命運。
屈原的一生是充滿理想主義的一生。他提出的“美人、美君、美政的治國方略”在大國紛爭的那個時代,實在行不通。屈原希望楚國能與各懷異心的齊、燕、韓、趙、魏幾國合力抗秦,分衡而治,從此不再有戰亂。結果六國合縱在所難免的失敗了。后來他又提出改革變法,貴族與庶民應一視同仁,因遭到舊貴族勢力的玩命反對也無疾而終。彼時的楚國已是位病入膏肓的老者,只能緩緩維持,如果刮骨療毒反而死得更快。然屈原卻逆勢而為,其精神固然可嘉,實則太理想主義。
屈子一生鐘愛楚國,至死不渝,這是他最贊的地方。作為首屈一指的曠世奇才,他清高孤傲,不貪圖榮華富貴,視金錢如糞土,與魚肉百姓的官僚惡霸勢不兩立。他是楚國的一縷清風,蕩滌著朝中的齷濁之氣。楚國被秦攻占之后,秦王派將軍白起請屈子入秦為相,屈原斷然拒絕,悲憤滿懷遂投汨羅江而死。白起望著滾滾江水帶眾將士脫帽致敬……
時值端午,楚民紛紛包粽子投至江中,祭奠屈子。后人把端午節定為紀念屈子的偉大日子,一代代傳承著屈子的那份愛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