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本:《公關之父伯奈斯》,海南出版社
作者:[美] 賴瑞·泰伊
閱讀時間:2015年10月16-18空閑時間
閱讀目標:總結出伯奈斯的宣傳策略和技巧
閱讀方法:細讀,提煉出作者觀點
閱讀筆記:
這本書是傳奇人物愛德華·伯奈斯的第一本傳記。全書一共分為11個章節,前面5個章節是解答問題的關鍵章節,記述了伯奈斯生前受訪的內容以及無數關于他的私人文件,揭露了伯奈斯大半生所主導的諸多重大宣傳事件。后面6個章節則主要介紹這位傳奇人物的家庭生活以及鏡頭之外的伯奈斯。
1、幼年時期的無意識因素,將影響成年后的行為。
伯奈斯,是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外甥,弗洛伊德舅舅的觀念對青年的伯奈斯產生重要的影響,他借用舅舅的心理學理論,讓大眾購買原本不需要的產品,并且影響大眾對事物的看法和種種觀念。沒有人比伯奈斯更懂得宣傳包裝,更懂得如何扭轉群眾意識。伯奈斯在50年后回憶中提及弗洛伊德舅舅“讓人開心和容易相處的態度,善解人意的同情心。”而在他與舅舅斷斷續續的書信也可以看出,他日后在業界的處事風格與態度,是他從小在弗洛伊德舅舅耳濡目染的熏陶下養成的。
2、要想贏得大眾的心,就要從他們的本能下手。
誠實的公關從業人員,能夠利用這個行業的所有花招,來測量民意并且試著改變民意。還可以預測出大眾對政治家有什么樣的印象,然后可以重新包裝政治家,讓他們更投合民眾的喜好。但前提是,被利用的這些“花招”必須是帶領大眾到他們本能所要到達的地方去。
這種宣傳策略用在處理當下21世紀的政治、社會方面的問題依舊還是同樣受用的。這與我們看到的現在的明星們在微博上與粉絲互動,以此來提高自己的人氣是一樣的。
3、想改變百萬人的態度比較可能,想改變一個人的態度,簡直不可能。
在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有同學指出說這句話讀起來是有問題的,百萬人的態度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態度豈不是更容易被說服?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群體傳播中受群體意識與群體規范的制約,會導致群體壓力和趨同心理。致使“百萬人”(即群體)在群體壓力和趨同心理的作用下,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孤立,所以其態度比較容易改變,通俗來講就叫“隨大流”。而一個人將不會受到群體的壓力,所以一旦他的態度形成,就不太容易去改變。另外群體和組織當中,較容易產生“意見領袖”,受意見領袖的影響也極容易導致群體態度“一邊倒”傾向,但一個人就不存在“意見領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