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幸福的事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走自己喜歡的路。”旅行,也如是。
從西寧至張掖,翻祁連山,游走西部最美國道227,這是甘青大環線上公認的醉美自駕路線,也是maxbull的心頭念,當然,也是我的。
自此,出天水,宿西寧,奔祁連,擁抱夏日里的夢幻天境,一路游走,一路歌。
01
出西寧城的路很堵,間或小憩,間或小食,我很享受maxbull對我車技不佳,不得開車的“懲罰”。
兀自逍遙間,聽聞喚我,隨抬眼一瞥,一片透心綠劃過眼梢。原本惺忪的眼,郁郁的心頓時清靈起來。
綠色絲絨般的草原觸手可及,無縫式連接遠山,山峰上云霧繚繞仙氣飄飄,悠然吃草的羊群,閑“庭”信步的牛群,我不禁緊貼窗,睜大眼,全然地沉浸在這夏日祁連的清新之中。
一路盤山而上,我們穿行于山谷。彼時,如織細雨飄然而來,幻化出如煙似霧的迷離感,我們隨車上的CD搖擺歌唱,從“外面的世界”唱起,直到心兒飄搖,如至祁連山上銀浪般的云海……
祁連山,古時匈奴稱之為“天山”,位于甘肅省和青海省之間,是兩省的界山,東起烏鞘嶺,西至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相接,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
攤開一張地形圖,祁連山北接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臨柴達木干旱盆地,西握庫姆塔格沙漠,東連黃土高原。祁連山,宛若伸向荒漠的一座濕島。
02
海拔漸高,呼吸漸重。
過達阪山隧道時,雨雪交織,視線模糊,好不容易才辨識出隧道上方的名字。
達阪山隧道,海拔3600-3900米,全長1530米,是迄今為止亞洲海拔高度第一、世界海拔高度第二的隧道。因它的建成,“千難萬險的鬼門關,比不上風雪的達坂” 已成過往,但彼時小立于車外的片刻,雨雪交融撲面,山風陰寒入骨,7月里的達坂山讓我印象深刻。
一時之間神思飄渺,遂想到祁連群峰之中,與達坂山同是皚皚冰雪、高山凍土,同處在巍峨凜然、海拔相近的山峰,烏鞘嶺。
那是祁連山最東端的起點,也是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朝19歲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領軍西征匈奴,進入祁連山的起點,“擊匈奴,得胡首虜八千余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記·匈奴列傳》)。此后,張騫通西域探險回還,漢武帝列置“河西四郡”,自此,絲路大開,歐亞大陸經脈相通,中原王朝不再蜷縮一隅,舒展開了西邊的臂膀,而這些,皆與祁連千絲萬縷地纏繞。
穿過隧道向前,路旁靠停的車輛已成長龍。循著視線延伸望去,眼前一片清明開闊。“過達坂,望門源”,前方就是被視為祁連觀景絕佳地點的”達坂山觀景臺“了。
美景當前,我快速跳下車,maxbull拿起相機沖向觀景臺。裹衣立于達坂山觀景臺上,遠眺崗什卡雪山,高聳陡峭,直插云端,與天相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筆下的祁連,我在這片天地中感同身受。
歷史蒼茫,星移斗轉,世事易變,但祁連山上皚皚冰雪有知,滄海桑田易換,丹心汗青不老。
03
都說門源萬頃花海醉人,因花期已到尾聲,萬頃的黃燦燦此次無緣。但門源,還是驚艷到了我。
各種大小不一、黃綠相間的小色毯在高山、草原上隨意拼接,恣意組合,鋪天蓋地,在陽光下美得無遮無攔,熱情濃烈,為雄偉、粗獷的山峰增添了柔美魅惑之態。
一路走來,祁連的美,或清新淡雅如水彩,或磅礴寫意如水墨,也可是這樣,濃烈恣意如油畫的,祁連的美,美在多變,美在意料之外。
兒時吃雪糕,不咬只舔,總想把美味留得久些再久些。面對祁連,也是如此這般不舍。
尤其是,友人也在祁連。遂決定停留一夜,與友小聚共酌,晚宿祁連縣城。
小縣城既干凈又清靜,千里相聚于此更多了“他鄉遇故知”的喜悅,我們游走西北的路線不盡相同,卻心有靈犀邂逅于祁連。席間或談祁連八一冰川別樣經歷,或聊祁連門源暢快感受,或論明天他們之肅南,我們之民樂的期待,更是“相逢意氣為君飲”,興盡晚歸。
04
次日晨起,得友人召,同游“卓爾山”。卓爾山,的確是給我們的驚喜。
卓爾山,屬于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巖、礫巖組成。藏語稱為"宗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景區緊靠八寶河,與藏區神山阿咪東索(牛心山)隔河相望。
自縣城到八寶鎮卓爾山下只需十余分鐘車程,山下八寶河嘩嘩,兩岸松柏成林,蒼翠郁青,林帶之上的山巒披著青衣,丘陵起伏,曲線溫柔,難怪有“東方小瑞士”之稱。
沿棧道拾級而上,視覺的沖擊和呼吸沉重的感受同樣強烈。
站在海拔4300米的山頂環眺四周,盡覽牛心山,連綿起伏的祁連山,山腳下如哈達般環繞的八寶河,滾滾而來的白色海浪般的云彩,處處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傳說中卓爾山與祁連的鎮山之山--阿咪東索(牛心山)是一對情深意重的情侶,默默守候在八寶河兩岸,共同護佑著祁連的山山水水。想必,這也是千百年來生活在祁連山腹地的人們對祁連山清水秀、牛羊肥壯、物產豐富的精神依托和祈福心聲吧。
05
依依惜別,各自腹地深游。
昨日來時路上的峨堡鎮再次經過,顧不上細讀這個絲綢之路上的古鎮,一路向前,再次經過阿柔大寺時還是被驚艷到。
沿國道227北向,遠處的祁連山白雪皚皚,直矗天際,祁連山草原猶如綠毯般沿著山勢蜿蜒鋪展開,有一種廣闊無垠沁人心脾的美。其間牛羊點綴,整幅畫面充滿了田園牧歌式的美。
數千年來,不同的族群為了溝通南北,在祁連山東西綿延千里的高山谷地間尋找通道,這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樂縣東南,甘肅和青海兩省交界處的扁都口。
扁都口,也被稱為大斗拔谷,自古為河西走廊通往青海湟中的捷徑,長28公里,埡口的海拔3500米,峽谷兩邊是陡峭的懸崖和群山。《資治通鑒》中記載,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自張掖東還,“經大斗拔谷,山路險隘,魚貫而出,風雪晦冥……士卒凍死者太半,馬驢什八九”,可見當時扁都口的崎嶇險峻,那時想穿越那百里山峽,有何等艱難。而就是這般險隘,也沒能阻止張騫“鑿空西域”的創舉,沒能阻礙唐大將杜賓客大戰吐蕃,沒能阻止成吉思汗派兵攻取西寧……這條路上有著太多的足跡和故事。
而現在,“險隘”變通途,留給我們的只有追尋的飄思和“無限風光”了。
經過隘口向前,再次遇見靠邊停車的長龍。路人們再次被美景羈絆,無法前行。迫不及待地停車,沖向油菜花海,融入這廣闊天地之中。
身邊鵝黃深黃明黃蛋糕般的油菜地,鋪陳得眼前無遮無攔,想望而望不盡,藍天上白云堆繡,無曝曬之感,卻將油菜花映得愈加艷麗嬌俏,于陽光里,宛若樹影般映在每個旅人的心光,我們駐足于此,大口的呼吸,不停地眨眼按下快門,記下美好的剎那。
“一個人旅行的時候,拍拍;一群人被撼動的時候,拍拍。也曾問過自己,為什么如此喜歡攝影?細想,時光易逝,來去無形,又或許,時光凝靜,流逝的是世界和我們。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切被定格在時光里,不再有熄滅的從前,不再有缺席的未來,于每一天的自己,于每一刻的生命,相遇,即成永恒。”
此后至張掖,一路田園一路歌。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首匈奴民歌廣為流傳,亦是我知祁連的起點。但真正開始理解這首歌,一路走來,這也還是剛開始。
只有當你真正走進祁連山的腹地,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沿著山谷穿行后,才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才明白地理教科書和有限的文獻資料,對祁連山的描述太過簡單,祁連山的地理意義和文化內涵,遠超出我們想象……
想去敦煌的念頭已久,也許是兒時父親描述的大漠黃沙和綠洲;也許是桐華筆下霍去病和金玉月牙泉邊的情緣初定;也許是斯文赫定筆下駝隊慢慢跋涉的蒼涼而激越的情調,也許是畫冊中衣裙翩翩的飛天……西域,河西走廊,祁連山,以一種厚重而神秘,新奇而遙遠的存在如磁石般吸引著我,雖路遠長,今年的七月真的開啟了我的夢幻之旅………(20170724——20170803十一天甘青環線游)
(下一站,行走河西走廊)待續
每一番邂逅都隨緣,每一度目成自珍惜,每一回莫逆便會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