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老師:
? ? ? 大家好!
? ? ? 非常感謝崔主任提供的這次與大家共同交流的機會。
? ? ? 通過這幾天的活動,我覺到非常的感動。
? ? ? 一是感動于講課老師的全力以赴,比如許多老師都是自帶平板來的。
? ? ? 二是感動于各單位教研團隊無私的幫助,來的都是一個團隊,有的團隊用行李箱拉著資料。
? ? ? 三是感動于的聽課老師學習的熱情,外面天氣雖冷,但會場里是溫暖的,參會的老師遠遠超過了報名的人數。
? ? ? 四是感動于崔主任和各位評委對教研的執著。老師們可以看到,每次聽完課,崔主任和我們教研員都會對某個環節進行熱烈的討論。昨天在回去的路上也討論的很激烈。
? ? ? 近年來,在崔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的小學英語教研呈現出了積極向上的態勢。許多縣市區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昨天聽任寧主任的報告及會后其他教研員的交流,感覺值得我們區學習的地方很多。
? ? ? 在座的老師都是各縣市區的精英,今天,借助于泰安市小學英語“混合式教學”這個平臺,想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一下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我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 ? ?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
? ? ? 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
? ? ?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
? ? ?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 ? ? 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我們應該隨時注意德育的滲透,隨時注意育人的價值。
? ? ? 如果不能準確把握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就不能理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 ? ?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是為了使學生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并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 真正的英語核心素養是要在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需要。
? ? ? 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其根本出發點是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立德樹人
? ? ? 張志勇廳長在《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踐創新》一文中指出:
? ?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p>
? ? ? 育人為本,立德為先,是素質教育的本質體現,也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
? ? ? 德育要求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
? ? ? 想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走近兒童,了解兒童的興趣。
三、《英語課程標準》
? ? ?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p>
四、德育學科化
? ? 《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各學科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p>
五、德育與小學英語學科
? ? ? 長期以來,我們由于過于關注英語學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英語學科的人文性。
? ? ? 這樣的誤區就會導致英語教學中過多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灌輸,忽略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
? ? ? 英語教師應該在不違背英語教學常規的基礎上,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直觀形象的手段,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一)深挖英語教材
? ? ? 魯科版英語教材是一套設計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話題為綱,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英語課文所滲及的題材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思想性、實用性和創造性。
? ? ? 在魯科版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有價值的德育素材 。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
? ? ? 在備課過程中,老師就要注意課程設計、實施、評價過程的德育滲透,進行精彩解讀。
? ? 例如這次我們選擇的五年級課題《Try yourself》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 ? 本課的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生理解文本,了解做事情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在面對困難時,要以頑強的毅力去克服,不能半途而廢。幫助學生初步養成人文素養,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格。
? ? ? 文章圍繞兩條主線:一是Helen的學習的恒心,一是老師Ann 的教育的耐心。
? ? 參賽老師對文本都挖掘的很好,音頻視頻感動了在場的學生和評委,亮點紛呈。
(二)關注插圖。
? ? ? 魯科版課本中的插圖體現的德育內容廣泛: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貌;團結友愛;助人為樂。
? ? ? 讓學生看課本上那些美味的食物,可以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引導學生合理飲食,吃出健康,擁有健康的體魄。
? ? ? 讓學生看課本插圖中那些可愛的動物,談論可愛的動物的同時,滲透我們應愛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珍愛生命。
(三)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延伸。
? ? ? 語言的學習是在自然狀態下,處于豐富的該語言環境中,無需任何外在壓力,沒有任何任務意識,自然地形成對語言的認識,進而掌握這門語言的活動,英語的學習也應遵循這一原則。
(四)注重文化因素。
? ? ? ? 中國快速走向世界,面對著國際交往的大環境,英語教學的文化因素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鑒于外語教學的學科特點,英語教師應該在講解教材的基礎上,注重文化因素和德育的關聯性。英語教師在介紹課文相關的背景材料中導入文化因素,擴展學生文化視野。
(五)有效滲透德育,創造和諧課堂。
? ? ? 每節英語課開始,師生之間互道一聲問候,是師生合作的開始,是溝通師生情感,了解學生情緒狀態,喚起學生課堂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課堂問候,可以使用多種形式。
? ? ? 鑒于英語開放式的語言特點,除了與其他課堂相同的課堂紀律之外,英語課堂的互動活動會更多,英語老師在互動過程中,鼓勵學生具有集體主義感,注意交流方式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
? ? ? 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通過課文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其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掌握和熟悉各篇課文的思想內容,然后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其滲透到語言教學中。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在情景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內向膽小的學生積極參加表現,激發每個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自信心。要不斷向學生滲透文明禮貌,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等品德教育。
(六)作文教學,精心選材,滲透德育。
? ? ? 作文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時應精心挑選作文題材,所選的題材有助于學生表達他們豐富的思想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高尚的人格。如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人,“my family”要求學生寫出家人的性格和愛好,同時教育他們要關心家人,熱愛自已的親人,如寫:“my favorite singer/player”告訴學生“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著很多人,都有嬉笑怒罵,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贊美、值得稱贊的優點,不應因崇拜明星而迷失了自己。情景教學,聯系實際,德育易滲透。
(七)課外活動形式多樣有利于德育滲透。
? ? ? 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不但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還能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組織學生進行單詞接力賽,英語辯論賽、故事接龍、課本劇、英語手抄報等活動,這樣不但能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強英語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優良品質
(八)進行課后的延伸拓展。
? ? ?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的結合。向課外延伸拓展,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繼續再學習,繼續從中感悟其內在的思想。組織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進行課后的延伸拓展?!墩n程標準》指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這樣英語學習的德育滲透會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七、教師自身的德育培養
(一)專業素質
? ? ? 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做好講授語言知識的準備。要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做好輔人育人的準備。
? ? ? 英語老師除了扎實的語言知識外,還要有洞悉文化的能力,其實就是一種深度學習的能力,這種思想和能力帶入課堂中,相信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并且深刻的。那么真正的育人,就要挖掘英語語言背后的人文性,傳遞給學生正確的文化異同
(二)教師示范作用
? ? ? 英語老師在示范作用上首先是英語發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的發音習慣是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的
? ? ? 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行為舉止,在課堂中的儀表得體、語言和對待學生的態度要端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知識性與思想性的有效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直接的或間接地情操陶冶。
? ? ? 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作為教師要思考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德育的問題,特別是在某個知識點上加上德育的元素。
(三)教師的關心
? ? ? ? 加強師德建設,用教師自身關愛他人的行為激勵學生們相互關心,關愛集體,提升學生素質,樹立正確的社會觀。?
? ? ? ? 一個英語教師,只有保持身心健康,保持一個樂觀進取的心態,提高教師本身的感染力。教師課堂保持促進和諧的目的,把課堂中的學生組成集體的互學對象,以輕松好學的氛圍進行英語教學會收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
? ? ? 再看一下我們的課題,Helen雖然身體殘疾,后來卻成為了一位非常優秀的人,不只是她自身的努力,更是有重視她的父母,關心她的老師?,F實中,我們的學生健康可愛,但我們的老師是否能夠像她的老師Anne 一樣用生命去教學,去發掘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從而像Anne一樣,改變學生的一生。
? ? ? 實際上我們周圍有許多健康但并不那么幸運的學生,但有可能他也很幸運,因為他遇到了一位好的英語教師,這位教師不僅教會了他英語,而且教給了他做人的道理,雖然不能改變他的一生,但是對他的一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踐創新》
張志勇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丁朝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