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人起名字,一般很隨意。
比如他為什么叫呂布?
只是因為當年他老娘是在布匹上,生下他的。
按照這個思維,要是在田野哪個坑里生的,那就是呂坑,在河水邊就叫呂河......
比起現代人,有了小孩,全家一起上陣,查八字,查字典,真是相當的隨便了。
呂布在小時候,就不怎么聽話,喜舞槍弄棒,給家里人惹是生非也是常有的事。
身高體重都超過同齡人,同齡人不敢跟他玩,他就只能和大人玩。
所以一般成年人的騎馬、摔跤的技能,他都提前學會了,而且是樣樣精通,
甚至在五原地區嗨闖出了名聲,說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也差不了多少。
后來隨著父親到了山西,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混了個一官半職。
據說這丁原對他不錯,對他像親兒子一樣,還讓他當了主薄。
如果只是看字面的話,還真覺得主薄這個職務還不錯呢。
主薄,那可是掌管什么的高管吧。
可實際上呢,說白了就是一文員。
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丁原作為一名武將,手底下的武將職位一大把,
但把一個立志當將軍的士兵,直接放在秘書處鍛煉文字功底,寫各類公文,
這恐怕不是一般的不好了。
所以我們的小布同學也很是郁悶,但郁悶歸郁悶,工作還是得要完成的。
演義里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而呂布為了一匹寶馬,就轉身把丁原殺了,投奔董卓。
這些都是羅老師為設計劇情做鋪墊,以此來襯托出呂布的忘恩負義罷了。
而且還有一個相當奇怪的地方,為什么呂布同學如此缺少父愛?
遇到丁原,他被說成當干兒子;遇到董卓,也是被說成當干兒子。
好像呂布就是當干兒子的專業戶,對給人家當干兒子情有獨鐘一樣。
不過,說起來,呂布的領導才能還真是高。
就只是一文員的職務,又沒有什么軍功。
他就直接將丁原的軍隊,一個不落的領著送給了董卓。
包括丁原手下的張遼、張楊之流,都是跟著丁原混江湖很多年了的,居然也心甘情愿的追隨呂布。
要知道在軍中,這兩位比呂布的職位高很多。
人家在前線指揮作戰,肆意沙場的時候,
小布同學只能在煤油燈下,咬著筆桿子,替丁原寫著各類述職報告。
難道是因為丁原這般虐待他,他就殺了丁原嗎?
若只是這樣,這大批人馬怎么會心甘情愿給著他走,
總不見得丁原同志,將全體將士都虐待了吧。
只能說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他們看到董卓迎回了天子,誅殺了宦官。
在這群武將內心,董卓就成了國家英雄,世界的救世主,全人類正義的化身。
反觀,處處反對董卓的丁原,就成了國家公害。
于是這集體叛變的舉動就顯得行為高尚,大義滅親了。
二
按照投奔董卓時的約定,呂布還是沒有拿掉干兒子專業戶的頭銜,當了董卓的干兒子。
不過相比較而言,董卓這位老爸,比丁原對他好太多了。
先是做了騎都尉,接著當了中郎將,又封了都亭候,
董卓喜歡他多不行,干脆就直接讓小布同學做了他的貼身保鏢。
可謂風光無限,紅極一時。
你要是覺得,呂布這干兒子的日子是當得美滋滋、樂呵呵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伴董卓那就相當于伴著閻王爺了。
董卓生性殘暴,疑心病又重。
曾有一次,為一件小事,呂布惹毛了董卓,董卓二話不說,掄起身邊的兵器就去擊打呂布。
還好呂布機靈,躲閃了一下,只是破相,不然就直接掛了。
和這樣的領導整天待在一起,沒有心臟病,那也得有憂郁癥了。
更何況,給的職務都是虛職,沒有實權。
小布同學就更加郁悶了。
這一郁悶,就順便看上了董卓的一個侍女,上手之后,心中卻一直后怕:
要是董老爺子知曉了,按照他的個人興趣愛好,開個宴會都要以殺人當做娛樂項目,不知道小布的身體又得分幾段?
就在董卓疑神疑鬼的時候,墻頭草司徒王允來找呂布了。
在很多次,二人一起花天酒地之后, 兩人的同事關系立馬上升到了革命伴侶。
兩人一拍即合,一個為了保命,一個為了除害。
總之,目標明確,就是殺董卓。
簡單明了,也不用《三國演義》里說的,犧牲王允的養女貂蟬,更不用使用美人計,讓小布和董卓反目成仇。
男人的世界就是這么簡單粗暴,沒有那么多曲折哀怨的文藝元素。
順便說一下,四大美女當中,也就只有這貂蟬美人,是文字塑造出來的,塵世間壓根就沒有這號人物。
若真得說有這么個貂蟬,那也只能把呂布勾搭上的侍女算上了。
從此,呂布背上了弒主殺父的罪名。
說起來小布同學也挺冤的,傳說中的父子情深從何而來?。
董卓給的榮華富貴,說白了,也不是給呂布的,而是給他身后的并州軍團的,一直不給實權,反而防備呂布。
三
董卓死后,接下來呂布先后和王允、袁術、袁紹一起做事。
沒事愛顯擺自己當年做過的事情,對領導也很狂妄。
于是個個都不待見他。
前面剛和劉備稱兄道弟,后面轉個身,就去打劉備,俘虜劉備的妻兒,再轉個身,又把劉備找回來,給他個官當當。
有人會說,這就是呂布的反復無常。
生在亂世,借力打力,巧用資源,笑里藏刀。
這幾招,三國里的圈子,哪一個沒有玩過。
一句話:沒有不變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當曹操捉拿到了呂布,呂布嬉皮笑臉地向曹操求和的時候,是大耳朵劉備在旁邊煽風點火的一句話,結束了呂布的性命。
這個時候誰會記得,當年這劉備和呂布稱兄道弟,好的時候,在外人眼中,就只差同穿一條褲子,同睡一個女人了。
歷史上,對小布同學的評價,一直都是“有勇無謀”。
那得看是和誰比。
和曹操比,那就是第二遇上了第一。
那個時候,就連劉備孫堅都是沒有實力逐鹿中原的,
要知道大耳朵劉備就是在事業巔峰時期,對曹操來說,都不算構成實質性威脅。
而呂布卻能讓曹操的頭疼病發作一次又一次,也算是一個人物了。
但這并不代表,他不如關羽。
這兩個人在一起比較,那就不是在一個檔次的。
一個是創業老總,一個是打工仔,
兩人能比嗎?
只能說《三國演義》的毒很深,袁術袁紹這類能和曹操抗衡的梟雄,都能被說成是小肚雞腸的鼠輩,那呂布被說成是三姓家奴,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是成就英雄的時代,更是抹黑梟雄的時代。
任何歷史的書寫,都只是勝利者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