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文化”的主要成分
智人發明了許許多多的現實想象,也發展出許許多多的行為模式,成為了無法阻擋的變化。
一個人從無知到知之,也需要不停的學習和改變,這個過程成了人的履歷。
02知彼
人類想了解智人的行為,就必須描述人類行為的歷史演化。
想要讓某人認可你,賞識你,你必須要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抓住重點投其所好。
03貪吃基因
因為資源匱乏,當智人碰到稀有的食物,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為止。
反觀人類對口腹之欲亦是如此。如果人類能把這種對食物的緊迫感轉移到學習和創造上,效果無法想象。
04核心行為
“遠古公社”理論支持者認為現代人采用一夫一妻制與生物本能背道而馳,然也有許多學者強烈反對。
05采集者
采集者對于他們周遭環境的了解,會比現代人更深更廣也更多樣。
學習最怕的就是固步自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多聽多看多學才能走的更遠。
06心智能力
人分正常人和不正常的人,當智人有了健全的心智能力后,發展迅速,而作為比智人擁有更強的心智能力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奮斗。
07多樣化食物
采集者之所以能避免營養不良的困擾,秘訣就在于多樣化的飲食。
現代人想要生存就要有強于他人的能力,不依賴自己會的,多學習一些自己不會的,技多不壓身。
08走出舒適圈
智人總是在廣闊的大地上漫游,生存能力也越來越強大。
人若處于舒適的環境,斗志夢想就會被消磨。
09最初的富裕社會
采集者的生活食物多樣,疾病少,但物資匱乏,兒童死亡率高,終在時代發展下滅亡。
人要在學習的時間多學習奮斗,不要蹉跎了年華。
10人性
采集者群居生活,可以說有福同享,但對于沒有價值的人如:老人、病人會殘忍殺害或拋棄。
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我們不能因為膚淺的認識,就斷然將其妖魔化或理想化。
《人類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