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

文 ? 喵小姐


最近,一位讀者給我留言:

低級的欲望,通過放縱即可獲得;

高級的欲望,通過自律方可獲得;

頂級的欲望,通過煎熬才可獲得。

是做一只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

我想了很久,覺得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于是寫下這篇文章,送給那位讀者,也送給同樣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你們。

01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把豬和快樂畫上了等號,把蘇格拉底和痛苦畫上了等號。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想做一只快樂的豬,但一看到同伴被人宰割,一想到自己就快要被人宰了下酒,就怎么也快樂不起來。

想做一個痛苦的哲學家,怎奈生活幸福,平安祥和,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怎么也痛苦不起來。

其實,除了快樂的豬和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有另外兩種選擇:痛苦的豬,以及快樂的蘇格拉底。

當我們環顧四周,會發現痛苦的豬比比皆是,至于快樂的蘇格拉底,是絕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02

“豬”代表著頭腦簡單的人,“蘇格拉底”代表著有知識、愛思索的人。

這兩者本質的區別并不在于智商高低,而是體現在“思想層次”不同。

他們注定是不同的人,體驗的是不同的生活。

蘇格拉底本可以選擇悠閑的虛度光陰,吃喝玩樂。這樣做雖會讓他麻痹身心,但也會讓他更加痛苦。因為他失去了自我,在豬群里是偽豬,在人群里是偽人。

所以,有知識、愛思索的人未必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大部分是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

欲望有很多種,豬的欲望在于吃飽睡足、生活穩定無憂,蘇格拉底的欲望是對知識與真理的渴求。如果強行將兩者對調,那么結果一定不盡人意,因為你給的并不是他想要的。

快樂的豬、痛苦的蘇格拉底,都是世人自己下的定義。仔細想想,他人的快樂與否,別人是否具有評判的權力呢?

03

快樂不分高級與低級。

至于做“豬”,還是做“蘇格拉底”,不是選擇題,而是問答題。答案不在問題里,需要跳出問題,去客觀的感受世界,感受真實的生活,然后再審視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其實生活已經幫你回答了這個問題。

快樂,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能力。因為痛苦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獲得,而快樂,是需要努力才能夠得到的。否則無論是成為一只豬還是一名哲學家,都是痛苦的。

豬也好,蘇格拉底也好,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屬于哪類人,然后坦然接受,做好自己。

如果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哪種,只要快樂,都是好的。

約翰列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5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于快樂。上學后,老師問我長大后想做什么,我說‘快樂的人',老師說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老師,是他理解錯了人生。”

愿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作者簡介:喵小姐,一個有故事的95后文藝女青年。想帶著我的貓,執筆走天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