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北宸一塊聽聽寫作課#3
本期題目:你是如何開始下筆寫自己的文章的?
我想其實很多人都有過想寫點東西的時候,比如剛剛讀完一本好書,看過一場電影;比如想念一個人,記起一些事。這個時候,我們是有寫作欲的。但是我也知道大部分人并不會真的去寫東西。
而當這種想寫東西的欲望消失后,一切就像沒發生過一樣。一次深入的思考,一篇好的文章就這樣擦肩而過了。
好可惜!
那么是什么阻擋了寫作的路,即使我們那么想寫點東西?
我想正是那種“不知如何下筆”的糾結。
試圖,嘗試,努力,失敗,然后放棄。五步齊全,五味雜陳。
那要怎么開始寫東西呢?
清理路障——從學習如何下筆開始
師北宸老師在他的寫作課上給出了很多方法,都是很好的思路。比如嘗試著給某個人寫一封信;多問自己為什么;運用讀者思維等等。受益匪淺。
而在這里,我謹分享一下我自己用過且自覺有效的幾個方法。供所有剛剛開始寫作的小伙伴參考。
方法一: 先記下來
每次當我想寫些什么的時候,立刻打開手機備忘錄,記錄下一句話,哪怕一個詞語。
時過境遷,有些感悟如果不記下來可能再也不會有,而如果當時記錄了,日后還是可以跟著這些線索找到當時的感受。
而這些資料就成為了寫作中的好素材。等你準備寫點什么的時候不妨拿出來看看。
方法二: 沒思路的時候先下筆寫起來
正如心理學常用的一個例子,你開心所以你笑了;你讓自己笑出來,然后你真的開心了。
用在寫作上就是,你有好思路所以你寫出了文章;你敲出了一些字,然后你就真的有了思路。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高產的作家不會去等靈感,而是每天固定時間寫作。
方法三: 不著急刪除寫出來的東西
即使覺得寫得不夠好,也不著急刪除,繼續寫下去,然后把自己認為不好的部分不斷地挪到文章末尾,直到文章結束。再去回看這些部分,看看是不是有可以用來補充的部分,是不是還有能用得上的句子。當確定文章已經完成后,再刪除這些無用的部分。
這么做有兩個好處,一是不會讓自己陷入不夠好的負面情緒中,從而集中精力在如何寫好上面。另一個是后續即使轉換了別的思路,之前的思考也不白費,可以作為思路的補充。
以上幾點正是我最近幾次寫作業采用的方法。雖然沒寫出多么優秀的文章,但確實讓我完成了幾篇合格的作業。
初始階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