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開手機,各大頭條都推送著同一個新聞,今年的雙十一僅僅6分鐘就突破一百億,萬眾都在期待今年的雙十一再造淘寶一個新的奇跡。可就在這樣一個舉國剁手的購物狂歡節里,基本實現超市自由的我卻選擇了零購物,這究竟是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首先,特別感謝來自東洋的斷舍離概念。原本我一直在潛意識里有逢打折必買買買的思想,可看到家里的囤貨越來越多,還經常因為過期浪費很多物品。這時候斷舍離來的很及時,連續兩年各大書籍各大媒體不斷推波助瀾的新簡約生活,居然不知不覺植入了我的內心。當大家都在瘋狂添加購物車的時候,我首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個物品我真的需要嗎?這個物品現實我沒有可替代的已擁有品嗎?如果不打折,我還會這么堅定地選擇購買它嗎?如果這三個回答都是yes,我才會繼續考慮添加購物車,很遺憾,幾乎每一個促銷的商品都沒有讓我百分之百肯定的回復,其實這些問題就是你內心對于是否剁手的真實反應。
其次,是要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從心理學的角度,很多人之所以購買不太需要的商品,大都因為安全感缺乏。拿我的父母來說,他們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特別懂得積谷防饑的道理,于是我家的冰箱冷凍室常常是塞滿了各種肉類和海產品。我是七零后,也曾經經歷計劃經濟商品匱乏的時代,每次出差喜歡買當地特產,總想著錯過本地可能就不再買得到。可現在的物流如此發達,打開淘寶幾乎可以買遍全球,所以當雙十一來臨之前,我就問自己,到底這個東西會不會稀缺?錯過這個村真的就沒這個店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24小時的天貓隨時隨地你都實現足不出戶遍采天下物品的夢想,那我們真的沒有必要通過囤積商品來讓自己更安全。
第三,雙十一打折的力度越來越理性。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促使老百姓瘋狂購物的最重要原因還是便宜。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你已經超市自由了,當然不在乎這一點點折扣。說實話,價廉物美,人人都會追求。但連續幾年雙十一滿載而歸,認真檢視所買到的商品,和自己所設想的還有一定的差距。前年我給媽媽買了一件優衣庫的羽絨服,結果手一抖尺碼填錯了,只能選擇退貨,而這一來一往浪費的時間和精力,確實不值當剩下的100塊錢。去年在某品牌普洱茶店買了3000多的茶葉,可看起來比專賣店便宜的同款熟普,無論是湯色還是口感都大相徑庭,而運輸過程中因為快遞小哥太忙導致茶餅碎了不少,這樣算下來真不如平日正常購物的感受。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給予商品價值的對等原理,今年我不再趕這個熱鬧。
當然,作為一個年過40的大叔,熬不起夜也是沒有剁手重要的原因。因為跑步養成了晚上10:00多入睡的習慣,夜一深就哈欠連天,昏昏睡去醒來后已是晨間5:00,盡管湊熱鬧仍然打開淘寶看看,可那些讓我偶然心動的商品已經全部賣光,感謝商家的限量促銷,又讓我節省了大量白花花的銀子。
當然,從管理學的角度上來說,雙十一零購物本身是種很正常的體驗。在時間管理上,大家都知道應該堅持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而淘寶購物絕對不屬于這個范疇。但偉大的馬云先生為了幫助大家重新排列優先順序,通過折扣讓購物變成“有價值,但需要一定付出”的事情,通過制造時間壓力,讓消費者覺得今天做和明天做有區別,雙十一促銷的"今年錯過了就要等明年"概念,從而讓大家下決心今天就要剁手。
當微信群里大家都互相分享雙十一的成果時,特別能理解大家花錢所買到的快樂,我們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消費時的那種愉悅嗎?但作為一個心理學和管理學的愛好者,零購物是不斷反思自己心理和商家心理后所做的選擇,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理性對待雙十一,真正享受物超所值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