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同事和我訴苦
“借給大學一哥們的一萬塊錢,一年了現在還沒還回來,發微信過去只說沒錢,讓他緩緩”
我笑著說安慰他,也許他真的有困難,暫時沒錢。
其實我想的是你這個哥們的關系轉變了,當你向他說還錢時已經改變了他對你的看法,而不是你對他的看法。
談到這個借錢,我有比這位同事更有體會。我已經向三個關系很好的朋友借過,但是借過后我也就不和他們怎么聯系了。我借錢很少有主動向別人開口還錢,因為不好意思向朋友提這個事情,怕朋友對我有一些不好的想法,也就通過這種方式我看清了各自的面目。
第一個朋友借了5千元,第4年時才把錢給我,這4年時間我一句都沒提過。當做若無其事,但是已經慢慢和他疏遠,我當時已經對這5千元不抱幻想,干脆就當作送給他解決燃眉之急。就這樣過了四年,終于打到我的銀行卡上。
第二朋友借錢應該是最搞笑的借錢方式,借了一千元但是一個月借了兩次。當時理由是買新房取暖裝修需要錢。我沒有任何顧慮,借!畢竟一千元,而且是自己同事。當時約定好下個月開工資還,確實也還了。但沒出一個星期又和我說,還要用,能不能再借給他,我當時有些反感,但是愛著面子也就借了,也是答應了下個月開工資給我。可這就過了連續兩個月我當時也不在單位。去異地出差,回到單位也就過年了,還沒有還給我的意思,也沒有主動聯系我。臨近過年,回家給父母買禮品,和小輩們的壓歲錢這其實也是很大的開銷。我想到了這個朋友是本地人,父母都在,而且家庭也不是很差,越想越生氣。干脆要錢,我發過微信,朋友卻回了我一段語音:錢肯定還你啊,我還能不給你啊!當時他的語氣有些抱怨中還帶著鄙視的感覺,這讓我感到很羞辱。但是愛著面子,算了,既然不還那我也只能挺著了,但從那刻起我與他已成為路人。
第三個朋友借了一萬元,實際是和第二個朋友在同一年借的,這個朋友幫過我很多事情,他有困難求我理所應當。只是現在這個錢也沒還給我,但我還是沒張口提過這個還錢的事情。既然借都借了,他想怎么還,是他自己的決定,我只能通過此事判斷這個人的做事行為和品格。
三個朋友,三次借錢,已經讓我看透了他們的為人處世。所以我給自己立下的規矩就是,除了家人,都不會借錢給任何人。因為我不想失去你這個朋友,我不想因為錢這個東西破壞了你在我心中朋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