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綜藝是消極娛樂,我卻不以為然。
綜藝帶給我很多,除了歡樂,還有感動,感動之余,還有思考。
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綜藝迷,因為要等更新,所以每天我都充滿著期待。 我經常因為看綜藝而被舍友以為我瘋了,有可能前一秒還樂得前仰后翻下一秒就哭了。綜藝經常被當做消極娛樂,雖然看的當下會開懷大笑,但不免在看過后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所以很多人覺得綜藝只是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
但我從綜藝節目中學到了很多。
角色定位:找準自己的位置
綜藝節目分為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而好看的有分為兩種,轉瞬即逝的和經久不衰的。那既好看又經久不衰的節目是如何做到的?就拿快樂大本營舉個栗子,這是一個火了十八年的節目,雖然過程中也曾有過起起落落,但不得不承認,自從快樂家族成立以后,快樂大本營不論從節目質量和營銷宣傳上升了一個檔次。因為每位主持人都在其中找準了自己精確的定位。把控全局的何老師,烘托氣氛的娜姐,插科打諢的嘉爺,食物鏈底端的海濤,聆聽的吳昕。相互補助,缺一不可。而這種位置也是切合自己最適合扮演的角色不斷摸索出來的。
我覺得每位主持人其實都是一位好演員,因為他們總是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都不像生活中的自己。就說海濤,許多人認為他就是大本營中那個憨憨傻傻的樣子,殊不知他的投資已經涵蓋飲食業,零售業,房地產。當你看過奇妙的朋友里的海濤,就知道他是一個充滿幽默感,人緣滿分的自來熟。當你看過真正男子漢里的海濤,就知道他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男子漢。所以我認為就因為他在每個節目里都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造就今天如此的成功。
我們在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著屬于我們的角色,而且一人分飾多角。在同事眼中你可能是會獨當一面的領導,在父母眼中你可能是那個永遠沒長大的孩子,在家中你又扮演起頂梁柱的角色。臺上臺下,我們都有兩個不一樣的人生。我們要習慣于在不同的位置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對工作,要迎難而上。面對愛人,要甘愿示弱。面對孩子,要放下架子。面對父母,要敞開心胸。面對自我,要摘掉面具。活在當下,才能切換自如,每一種角色都是真實的你。
團隊精神,尤為重要
看過runningman的朋友都知道,runningman中最好看的那幾期不是請了什么大來賓,往往是只有那七小只在一起打打鬧鬧,共同奮斗的那幾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橫渡漢江,這一期沒有往常的反轉,也沒有長頸鹿的背叛,卻看哭了很多人。用自己制作的紙船在寒冬里渡過漢江,可能沒有人想到,然而這七個人還是靠共同奮斗的力量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其中的一艘中途翻船,落入水中的時候,這可是寒冬的江水啊,然而他們并沒有選擇放棄,他們甚至沒有換掉濕透的衣服,這一刻,他們想的可能不再僅僅是為了節目效果,而是克服阻礙,突破自己。這一期的RunningMan不再僅僅是一個搞笑的綜藝,而是向我們傳播了太多正能量。
不斷創新,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總是有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節目做到第三季如果還是老樣子,那基本也就沒什么人看了。綜藝確實需要不斷創新,不論是從模式還是內容。創新無論在哪一行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時候需要靈感的迸發或者是借鑒亦或是頭腦風暴。但有經驗的主持人總會把老梗玩出新花樣,就算是石頭剪刀布,我相信劉在石也會有一百種玩法。藝能感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但不是每個人都有。
所以說,綜藝中的很多都值得借鑒到我們生活中來,只要我們有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還有靈活思考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