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這個標題,很多人會認為有些標題黨,不錯,你猜對了,確實有些標題黨。但這也是為了把你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以方便你的思維和我的文章發生碰撞啊。好了,下面進入正題。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總是感覺自己錢不夠花,總是陷入月光的苦惱之中,有時候恨不得將一塊錢掰成兩塊花。然而反觀身邊的有些人呢,拿的是同樣的工資,每個月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他們就能過得從容瀟灑,不僅自己夠花,還能給家里人一部分,同時還有多余的錢用來投資和借給別人。于是總會冒出一句話:人比人,氣死人。然而,惡性循環在下個月還會繼續。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很多人會說,有些人就會精打細算,那樣會讓自己很痛苦。但是,這些人卻沒有想過為什么精打細算會讓人很痛苦。其實說白了,是消費觀出了問題。也就是說你追求的消費水平不符合你的收入水平,于是你花錢讓自己過上了低劣的生活。這里為什么說是低劣的生活呢?因為你很痛苦,所以你的看起來很高的生活質量是很低劣的。其實,生活質量不僅僅說是物質上的標準,也說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而且心理上的感受的權重要大于物質上的。當你花錢如流水,事后又痛苦,無法從容不迫地生活就是一種低質量感受。錯誤的消費觀的根源在哪里呢?我個人認為來自攀比后的認知偏差。怎么講呢,就是說當你和周圍的生活質量相對較高的人進行對比之后,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評價,并做出錯誤的消費目標。當你和別人對比的時候只看到了他能夠展現給你的一面,卻看不到你無法觸及的很多面。于是在看到冰山的一角之后,你就只覺得冰山就那么大點,而忽略了海平面以下的基礎。這里你所進行比較的圈子不僅包括周圍接觸的圈子,也包括你能通過網絡或者其他手段感受得到圈子。所以說,人是很容易被圈子所改變的。
我有個同事,平時不到月底就叫喚著說沒錢了,信用卡也被自己刷爆了,還會跟同事借錢。我就問他,你平時錢都花哪兒了,怎么開銷那么大。他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啊,反正也就平時和朋友一起吃吃飯唱唱歌,和女朋友一起逛逛街,再就是開車出去玩玩,再也沒什么了”。后來我了解到,他每次吃飯都去比較高檔的飯店,唱歌喝酒也去消費不低的場所,和女朋友逛街總喜歡買貴的東西。朋友圈是有嚴重問題的,所以導致他的消費觀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導致自己體型較胖,總喊著減肥,但是毅力早就被屠殺在無法自律的生活之中,惡性循環循環了一遍又一遍。有時候我想想這種低劣的生活簡直是我無法忍受的,尤其接受不了肥胖的自己。
還有一位同事最近母親住院了,需要一大筆錢做手術。突發的情況讓他猝不及防,于是這位同事在同事間到處借錢。借錢總是比較為難的事,能否成功借到暫不說,自己心理上的難關就挺讓人難受的。不過最終從同事們手里都籌到了一些錢,總算籌足手術費了。但是,回頭想想,很多時候這種借錢的行為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挖的坑。這位同事平時倒不像前面那位大手大腳,但是他在自己經濟不允許的情況下買了房子和車子,完全沒給自己留應急金。這就是一種錯誤的評估,把別人的價值觀強加在自己身上,而沒有具體考慮自身的情況,從而使自己陷入了大筆債務的低劣生活之中。
那如何才能擺脫這種低劣的生活呢?下面我就說說防止過上這種低劣生活的正確姿勢。
第一,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評估,主要是對自己財務狀況和生活狀況相結合的評估,保證運行自己生活的現金流。
第二個,要學會理財。理財其實就是四個字,即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增加自己的收入,可以買些股票,基金(當然這也要學習),增加一些自己的睡后收入(寫作,寫作,還是寫作)。節流就是監控自己的花銷,可以用一些帳本軟件,記錄自己的花銷。記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在潛意識里會改變這種消費模式,節流問題就會得到逐步改善。
第三,給脖子以上部位投資。高質量的生活是自己的精神生活過得富足。投資自己的大腦,不僅可以使開源發生本質的變化,還能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從價值觀上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第四,調整自己的圈子。有句話說的好:你的價值就是你周圍五個人的平均值。所以要想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價值,最應該改善的是我們的交友圈。朋友圈對我們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這種改變是生活點滴的輸入,有時候這種改變連我們自己都覺察不到,孟母三遷就是對朋友圈影響力的最好詮釋。所以,提升生活質量就從提升朋友圈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