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情緒會說話,那么它會和我們說些什么?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聽聽在電梯上發(fā)生的兩則故事。
故事一:害怕
周一,當(dāng)我出地鐵門來到手扶電梯的時候,看到一個5、6歲的男孩,拉著一個小拉桿箱抬著腳不斷地試著往電梯上跨的動作,而他的媽媽已經(jīng)先他一部跨上電梯慢慢往上了,看起來他非常著急,想趕上他的媽媽,一邊抬頭看他的媽媽,一邊目測著自己需要挑戰(zhàn)的電梯。就在我準備上前幫助他的時候,他勇敢的一腳踩到電梯上,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和趕下來準備扶他的媽媽會合了。
這時,我聽到他拍著自己的胸脯說“哎呀,我好害怕啊!”一邊說一邊微笑地看著他媽媽,顧著拉他手的媽媽沒有回應(yīng)他,而他在這個時候看到了我,也沖我笑笑。
多可愛而真實的孩子!
我立即伸出大拇指說到:“你好厲害呢,能勇敢地說出自己害怕,好樣的!”然后我就看到了一個更加燦爛的笑臉,那么自豪,那么滿足。
跨出電梯,當(dāng)他往另一個方向走的時候,熱情地和我道別:“我家需要往那兒走,阿姨再見!”愉快地回應(yīng)著他的我,內(nèi)心無比沉靜與柔軟。
故事二:可憐
今天,同樣在電梯上,聽到后面兩個大人一前一后問孩子:“爸爸媽媽不在家,把你交給爺爺奶奶帶,你覺得你可憐嗎?”女孩緩緩地回答:“可憐。”聲音輕輕的。接著就聽到其中一人提高了聲音說:“你可憐什么?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愛你,你告訴我,你可憐在哪里呢?”
聽到這里,我下意識地回頭看了看她們,發(fā)現(xiàn)兩個大人,提高聲音說話的是年輕一些的女性,另一個年長一些的女性抱著一個3、4歲的女孩,年長的女性重復(fù)著剛剛的話:“是啊,有什么好可憐的。”而女孩則眼神聚焦到遠處,沒有表情,也沒再說話。我想她還沒有能力辨別什么,也許也開始慢慢地學(xué)著這樣的方式漠視和否認自己的感受。
我立即轉(zhuǎn)回頭,不再繼續(xù)關(guān)注她們,同時,一種往下沉的感覺向我包圍過來。
如果我們的情緒會說話,那么它們會說什么呢?害怕會說什么?可憐又會說什么?
我想
害怕會說:“謝謝你看見了我,那我走了。”
可憐會說:“你們?yōu)槭裁床豢纯次夷兀课揖驮谶@兒呢!快來看看我,我真的在這兒!”
然后害怕走了,而可憐就等著大家來看到它,只要不去承認它,看見它,它就會不斷地在一邊吶喊:“我叫可憐,我真的在這兒,不信,你們看!”這樣的等待,一直會等到真正被看到的那一天,在這之前它會和我們形影不離,糾纏不清。
就如上圖個案在個談中,用物件體會自己與某些事物方面的關(guān)系一樣,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某些事項時那份緊張,越是逃避,越是如影隨形,緊追不舍,不斷來搗亂自己的生活。
情緒,就如我們的客人,無論你是否喜歡,來了就需要招待,相處中有機會讓客人表達它所需要表達的信息,說完了,你看見了,它就會自己走。
如果我們硬是不見,它需要表達的信息無處述說,你讓它如何愿意離去?
情緒,如果會說話
它會說:我需要好好被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