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換一款護膚品,小眾的,很多人用過都說好。但閨密不贊同,干嘛要換,現在這款用得好好的,我覺得就沒必要換。我想想也有道理。
孩子吃剩下的飯菜,最后肯定都裝進我的肚子里。當媽不都這樣嘛,扔了覺得浪費,吃光才實惠,盡管已經很飽了,吸收不了那么多。
手頭有張優惠券快到期,不用覺得可惜,于是買回了一堆可有可無的物品,還覺得賺了。
以上有什么不妥嗎?沒有,因為一般人都會這么做。但萬萬想不到,在經濟行為學上,這叫損-失-厭-惡-心-理。
損失厭惡心理到底是個什么鬼?
說得專業點,是指寧可失去新經驗也不想放棄既得利益的想法。
換句話說,就是貪圖安逸,不想走出舒適區,呆在習慣的模式里感覺比較安全。
是不是有種躺著都中招的感覺?
安慰一下吧,但也別捉急,萬事有解救。
01勇敢地放棄安全感
想想咱們的祖先如果躲在山洞里永遠不敢出來探索自然,改造自然,與各種猛獸和天災斗爭,還有今天的我們嗎?
李笑來老師就說,幾乎所有的進步,都是放棄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獲得的。
02要有開放的心態
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才愿意去接納和嘗試新鮮事物,才愿意去改變和接受正確的想法。
當你習慣了只穿一個品牌的衣服,下次勇敢地試穿下別的品牌吧,說不定會穿出一個華麗麗的自己。
當你習慣了只上一家餐館,那么下次嘗試走進另一家吧,說不定嘗出舌尖上的驚喜。
當你習慣了現有的圈子,現有的事,那么多結交一些新朋友吧,做一些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吧,說不定會有一個全新的突破。
03多找人咨詢意見
嘗試一件自己從沒做過的事,可以咨詢一下有經驗的人士,也可以問問朋友如果是他會怎么做。
在家帶孩子快十年的閨蜜想重返職場,想去做操盤手。為此她去問了許多人,有專職人士,有證券從業人員,有基金經理,當然還有我這個外行。綜合了大家的意見,權衡利弊后,更堅定了她的決心。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已經很了然了,對這幾個方法也躍躍欲試吧?沒有?那一定是損失厭惡心理作怪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