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如何面對剛畢業(yè)兩年就提副經(jīng)理,而我干了五年沒提拔。”有一位讀者,在公眾號里給我留下短短的一句話。
本想了解得更詳細一點,比如單位的性質,公司是做什么的,被提拔者的背景和能力等等。但他好像有顧慮,只好作罷。
忘了在哪本書里看過,日本的上班族經(jīng)常在深夜的居酒屋,旁若無人地大聲臭罵老板和顧客。“除了自己,全是傻瓜”的心態(tài),彌漫日本社會。
人都是自戀的,有懷才不遇的心態(tài),很正常;但是,當整個社會都彌漫這樣的心態(tài),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如果你身邊這樣的人很多,你有必要考慮換個環(huán)境;如果你自己也成了這樣的人,更得自我警醒,你已被高危病毒傳染。
把別人的成功,都歸于運氣或者見不得人的東西,把自己的失敗或者尚未成功,都歸于別人的問題而非自己的問題,這只會讓自己距離成功更遠。
一個人思想上成熟,首先必須搞明白一點: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人生來痛苦。
要論公平,那得從基因和子宮環(huán)境論起。不一樣的父母家庭,不一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的教育經(jīng)歷,不一樣的階層起點,不公平從來就是事實。
明白這一點,不是要勸君停止努力,而是要勸君停止抱怨。弱者總在喋喋不休地抱怨,強者從來都是自我激勵的高手,看得見人家的長處,看得見自己的缺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把不公平看做常態(tài)很重要。如果你對世界的預設是公平,千瘡百孔后,心里肯定裝滿憤懣;反過來,心里就會泰然很多,時不時還能體驗驚喜。
就拿我來說,勤勤懇懇地寫這個公眾號,粉絲很少,閱讀量更少,贊賞的只有少數(shù)老面孔,戳廣告和轉發(fā),按理不需要讀者花成本,但同樣少之又少。
對比那些偽原創(chuàng)的做號者,會感覺好不公平,明明寫的更好,但人家早已吃肉,你連粥都喝不起。但我從來不這樣想,我知道肯定是我自己的問題,比如完全不懂運營。
人家本就不欠你的,愿意關注你,愿意看你的文章,應該心懷感恩才對。至于愿不愿意轉發(fā),愿不愿意贊賞或者戳廣告,那是人家的自由,你可以期待可以謝謝,但不可以抱怨。
誰也不欠你。短短五個字,值得常跟自己說。
心態(tài)的平和,讓人專注于自己,專注于事情,心里沒有怨憤,眼里又有活,想不被提拔都難。就算終于還是沒有,那又怎樣?能力是你的,本事也是你的,自激勵的小宇宙,總能找到賦能的平臺。實在找不到,那就自己建一個,自己給自己打工。
他人說的好話,他人給的好處,能讓人愉悅一小會兒;自激勵的自帶引擎,才能真正讓人走得更遠。你不可能總是碰到好人,好老板,好同事,但你可以總是帶上好自己,沒有他激勵,但有自激勵。
更何況,很多時候,其實是自己想多了,周遭沒你想的那么黑暗。心里脆弱的人,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或者說,想法超過了能力,至少是業(yè)已展現(xiàn)出來的能力。就像我在《有一種幸福,叫別人覺得你該幸福》里說的,馬拉松不是只比前500米,太看重眼下非常不智。
所得遠遜于付出,遭到不公平對待,最好的辦法不是抱怨,或者消極怠工,那樣只會自己害自己,時間久了,能力必然下降;最好的辦法是走人,尋找下一個機會。
“他們真正喜歡在一起工作,你不需要小心翼翼地呵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也不需要你的呵護,因為大家都明白,工作結果才是最重要的。”喬布斯這樣形容“真正的第一流人才”。薛之謙也在吐槽大會上說:“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
是,這個時代最多的就是機會,只要你自己,不讓抱怨和消極,關閉機會大門,確保真的有才,不斷迭代知識系統(tǒng),“不遇”的概率,比“不育”低多了。
保持樂觀的心境,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讓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