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兒子不到一歲就學會了走路,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我預想的會讓我牽著手一步步蹣跚學步的景象并沒有發生。為他老早準備的學步帶完全沒派上用場。那是一個雙休的早上,我把他放在玩具區,一個轉身,就看見兒子高高的舉著雙手,自己走了好遠。爸爸和奶奶驚訝的大叫一聲“(⊙o⊙)哇!”小小的兒子頓時停下來了,望著我。我趕緊制止說:“你們別叫,別,別嚇到他!”然后,笑著對兒子說:“寶貝,你太棒了,你長大了哦,你可以自己走路了哦!”小小的你聽完后,咯咯的笑了。開心的繼續舉著小手走了起來,竟然都沒有摔過跤。第二天你開始放低小手,像飛翔的小鳥歡快的走了一天。到了第三天,你徹底放下舉著的小手,穩穩的步伐讓我驕傲不已。那天的場面讓我深刻的銘記。曾經焦慮于你的不會爬,害怕走路困難……而你盡然自己學會了走路,沒讓爸爸媽媽扶一下,媽媽好驕傲。感恩當時沒有驚訝的大叫,感恩當時鎮定的夸獎你,能讓你不慌張的走出自己的節奏!
? ? ? 還有你的摔跤,你的走路很穩,所以很少摔跤。記得你第一次摔跤,你爬在地上,抬頭望著我,撇撇嘴想哭,但是看到我平靜的看著你說:“起來吧,沒關系!”,似乎摔跤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你自己爬起來,走到我面前,指著摔傷的小手說:“疼!”我抱著你說:“沒關系,媽媽給個health kiss就好了!”我輕輕的親吻了你的小手告訴你好了,沒關系啦!你又開始像男子漢一樣大笑著滿世界的跑起來!直到現在,媽媽的health kiss和抱抱都是你最快的止痛藥。你從沒有因為摔疼和受點小傷大哭大鬧!
? ? ? 如果當初兒子自己走路的時候我驚訝的一起大叫,換來的一定是孩子害怕的大哭,我的爸爸媽媽怎么了,我是不是做錯了,所以他們這么大聲的“兇我”。從此孩子再也不敢自己踏出穩當的腳步,不敢有創新的精神了!如果,當時孩子摔倒,我慌張的跑過去,指責地板,或者說:“咋摔跤了呢?”我想當時的他一定會大哭,從此以往,摔跤等著我扶,并且哭的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對不起他。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語言的魔力真的很大!我們的情緒,面對事情的態度,我們的一句話,都會成為孩子參照的資料。
? ? ?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我們的教育更傾向于鞭策的制造性教育,鼓勵就怕你驕傲。家長喜歡在教育中對孩子“一挫再挫”,導致孩子一錯再錯,長此以往,孩子習慣性地自我挫敗。這并非我們想象的“挫折教育”,而是不容易被發現的“挫敗教育”。挫折教育讓孩子經歷事件增強抗挫折能力,而不是讓孩子學習挫敗,通過挫敗教育出來的孩子很脆弱。
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不難看到一句不和,孩子過激行為:
2018年3月,深圳松崗某小學1名10歲男生因前一晚被父母嚴厲管教,第二天早晨跳樓身亡。
2018年12月,湖南泗湖山鎮某小學六年級1名12歲男生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弒母。
2018年12月3日,江蘇省溧陽中學一高二男生因抄襲,被班主任口頭教育,班主任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檢討。但沒想到在受到批評幾個小時后,該16歲男孩從自家小區的樓上縱身而下。
……
? ? ? 這些慘烈的事件太多。也許在這些家長和老師心中他們認為這是所謂的負責。因為若不批評,孩子就意識不到自己問題;若不批評,老師和家長的壓力就無處釋放;若不批評,就顯示不出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問題的重視……但是對孩子來說,卻這樣的:成績下滑,我心里很難過。但我更難過的是,老師和父母的批評。
? ? ? 都說現在的孩子承受不住壓力,耐壓性太差。然而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的期望值,這個社會的競爭力早已超出了他們的耐壓力。如果我們這根稻草都沒能讓他們安放自己,勢必會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 ? ? 為什么我們不能學會傾聽,給孩子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為什么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不能給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幫助孩子一起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當孩子的辯護人,成為他抵抗未知的盔甲。為什么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總是把'爸爸媽媽一切都是為了你''以后都要靠你了'等話放在嘴邊,讓孩子承受過多的壓力。為什么要強制植入自己自以為是的觀點,不能尊重孩子的選擇……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但是和所有的相比,沒什么比健康的活著更重要。
? ?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父母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愛不是滿懷憧憬,而是付諸行動。每一個獨特的小孩,一無所知地來到這個世界。曾經的家長,也都是從懵懂無知的小孩成長過來的,現在已經長大的大人們,還有幾個人記得:現在威風凜凜的你曾經也是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