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簡要說明一下我的情況,2013年本科畢業于一所一本院校,大專業機械設計,方向機電一體化,大三即將結束之時,在就業與考研之間糾結了很久,最后還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選擇了考研,之后考取一所南方的985高校,2016畢業后進入一家軍工單位做研發,至今已經工作一年,結合自己當時的選擇與如今工作的現狀和自我的一些思考總結,聊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我的一些經歷和看法,如果能夠給正在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們些許幫助,將是我極大的榮幸。
在此我不講怎樣備戰去考研,能夠考上自己夢想中的大學主要靠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智商,二是毅力。相信經歷過考大學這場廝殺而幸存下來的大多人而言,智商肯定不是硬傷;因此,只要在考研的準備階段你足夠努力,肯定沒問題,這是你首先要建立的一個自信前提。主要講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從幾個問題開始展開:考研的目的、學校的選擇、方向(導師)的選擇和就業的選擇。
相信有相當比例的學弟學妹并不明確自己的考研目的,其實,當時我在選擇是否考研上也是糾結了很多,直到最后決定考研后,我也沒有明確的目的。當時大部分原因是收到周圍環境的熏陶和影響,當時我們班40個人,有35人選擇了考研。受大趨勢影響,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自己之前的想法,之前我一直以為就算不考研自己也可以混的很好,有夢想有毅力,其他都是浮云,在大學的時候我就不怎么安分守己,通過學校的創業論壇和孵化園接觸了幾個當時以為的“牛人”,其實后來才發現,當時自己的想法還是比較幼稚的,社會完全不是我那時候所想的樣子,夢想也不是我那時候認為的只要努力就能實現,有時候想想,那時的自己挺可笑的,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成長吧。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我手上的offer一個月工資3500左右,連談戀愛的錢都不夠,所以就選擇了考研。
因此,我是帶著并沒有明確考研目的的目的加入了考研大軍,說白了就是以文憑為目的。這就是我錯誤開始的第一步,正是抱著這個目的,我的計劃就是一定要上一個985高校,范圍是要在南方的。之所以選擇南方的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從小到大在北方長大,想出去看看,二是南方經濟發達,思想開放,看能不能與我碰撞出什么火花出來,三是我姐姐也是這所大學畢業,得到她的極力推薦,后來證實學校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很喜歡這所學校和這個海濱城市。
然而,一步錯,步步錯,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確,3月中旬就收到了錄取通知書,按道理應該聯系學長,開始選方向和導師,當時就想著反正是混個學歷,跟哪個導師都無所謂。當時選擇導師和方向就是,不要太累,聽學長說有的牛導實驗室要求打卡刷指紋,嚴的要命,對于我這種性格來講直接就把這些牛導給排除了,就想著不要有太大的壓力,自己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去復試之前,聯系了一個比我高一屆的學長,給我推薦了兩個導師。復試完,第二天就和第一個導師約了時間,在他實驗室進行了大概十分鐘左右的簡短“面試”,結束后,導師說,“只要通過復試,實驗室歡迎你的到來”。方向和我本科的方向一致,導師就這么定了,第二個導師我都直接沒聯系,到此考研對我來說就告一段落,后面就度假去了。
其實在選擇導師上,我想的過于簡單,這是考慮事情不成熟全面的一個體現,那時候選擇方向和導師的依據是自己的想當然,而不是根據畢業后的就業需求和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我的很多決定都是草率隨意的。其實我相信任何一個985高校都不會差,區別在于自己和周圍圈子里的氛圍,在做出選擇時我們一定要有前瞻性的思維,至少要想到兩三年之后的局面,即使自己想不出,一定要多問過來人,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說到是否喜歡自己的專業,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模糊的,真正說喜歡自己專業并有比較明確職業規劃的所占比例應該不多。如果說本科畢業你選擇改行,這個決定還不至于太難,但是對于工科專業而言,研究生畢業再去改行的應該不多,這是有現實因素決定的。所以,我最開始的想法和所謂的夢想現在看來是非常的幼稚和不成熟的,因此,我們在下決定之前,一定要立足于現實,切記不可想當然和隨心所欲。一定要考慮到兩三年后的情況,自己不懂,多和過來人交流。我總有這樣的感慨,“早知道這樣,當初就應該怎么怎么樣”,就像我那些初中就輟學務工的同學,現在一見面就是總在感慨“現在累的像條狗,當初就應該好好讀書,當時怎么就沒想到學習的累相對于搬磚的累而言,那簡直不要輕松的太多”。
最后,講一講找工作。其實,在研二時就已經開始集中校招了,我那個時候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嚴峻,依然活在自己的想當然之中,此時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與剛開始的夢想漸行漸遠了。我一直以為很了解自己,不喜歡快節奏的生活,不喜歡太多外在的壓力,所以在選擇工作地點時,直接把一線城市給排除在外了,很多公司的校招,比如華為等,我連簡歷都沒投。工作后,我才意識到,當時自己不過是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中,如果想要自己快速成長,把握好剛開始工作的兩三年至關重要,所以選擇一個有活力的企業比在這種老國企中要好的多。
正是在這工作的一年,我切實的體會到來“溫水煮青蛙”的心理歷程,剛來單位,并沒有和我研究生所做項目對口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重新開始學,而且單位也沒什么項目做,而且我師傅幾乎不管我,感覺就是在自生自滅。為了不讓自己墮落下去,更不想讓自己浪費生命,剛開始的半年我在拼命的學東西,可是沒有項目支撐,再加上效率不高(單位沒有外網,查個東西都超級不方便),越到后越難以堅持,半年后出差了一個多月,慢慢的開始放松了自己的要求,也慢慢的適應了整體那種松懈慵懶的大環境,其實這就是一種慢性的麻痹。這一年來幾乎沒有什么實質的進步,心里面很是焦慮,如果不能盡快改變這種狀態,整個人真的會廢掉的,到時候連離開的勇氣都沒有,追求目前短暫的穩定就是給自己挖掘墳墓。所以,一個公司的大環境和氛圍非常的重要,在選擇公司時,盡量選擇和自己項目對口的,不妨去一些大型的私企鍛煉兩年,肯定比相對的穩定更有價值。另外,在選擇工作地點時,除非有自己明確想去的城市,否則還是優先選擇大城市,雖然大城市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我所選的時一個主流二線城市,擁有一線城市所有不如意,房價高、物價貴、堵車等等,而相比于我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學,我的收入比他們要低2~3左右,這讓人很是尷尬。
希望正在這條路上迷茫和彷徨的學弟學妹,能從我的分享當中得到一些幫助或者感悟。在選擇之前多聽取前輩和過來人的意見,認真的分析,理性的做出選擇,切不可想當然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