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生,辯證對待心中的“光環”
客觀上講,暈輪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要辯證地對待這頂“光環”。
既然我們知道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評價傾向,是個人主觀推斷泛化和擴張的結果。那么,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就要注意在評價自己的時候,要實事求是,考慮全面。當別人稱贊你的時候,要保持頭腦冷靜,知道自己還有不足之處;當別人貶低你的時候,也不要自暴自棄,要知道自己還有可取之處,真實客觀地看待自己,避免出現以偏概全而導致的錯誤。
同時,我們可以利用暈輪效應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麥哲倫是如何利用暈輪效應成功地獲得西班牙國王卡洛爾羅斯的幫助的。
在哥倫布航海成功后,為表明自己與投機者或騙子不同,麥哲倫覲見國王時特地邀請了當時著名的地理學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帕雷伊洛將地球儀擺在國王面前,歷數了麥哲倫航海的必要性及種種好處。結果,卡洛爾羅斯國王果然被說服了,麥哲倫成功地得到資助,進行了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然而,在麥哲倫等人結束航海后,人們發現了他對世界地理的認識及他所計算的經緯度有諸多偏差。
可見,卡洛爾羅斯國王之所以資助麥哲倫,并不是因為麥哲倫本人或帕雷伊洛的勸說內容,只是因為他認為帕雷伊洛作為專家,其建議一定值得信賴。所以,適當地運用暈輪效應,有助于我們積極地發展。
此外,在認識或接觸其他人和事物的時候,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會給人的心理帶來很大的障礙。
普希金是俄國著名詩人,當他遇到被公認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時,為她的美麗而心動,以至于瘋狂地愛上了她。在普希金眼里,一個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他們結婚后,普希金每次把自己的詩讀給娜坦麗聽時,她總是不耐煩地捂著耳朵說:“不聽!不聽!”相反,她總是要普希金陪她游玩,參加晚會、舞會。普希金為了她放棄了詩歌創作,弄得債臺高筑,甚至還為了她與別人決斗而犧牲了生命。
通過普希金的故事,我們要明白,在現實生活中,千萬不能讓“一俊遮百丑”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和理智。對一個人或事物,不要急于下判斷,下要以偏概全,要做全面的了解,避免“暈輪效應”的偏差。
正如著名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征服自己”請辯證地對待我們心中的“光環”,理性地走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