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讀了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書中提到了一個人物-曾國藩。因為感覺《人生效率這本書》非常實用,所以就順著作者的推薦開讀《曾國藩》一書了。
印象中的曾國藩,只是記得歷史上有這么個人,好像名聲還不太好的感覺。既然作者提到,相必是有他特別的地方,所以細細讀來……
曾國藩其人(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清朝“中興名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世襲罔替,謚文正.
曾國藩的祖上是很平凡的鄉間人士,爺爺曾玉屏當年混的很差,因為受人嘲笑所以發奮圖強,后來置辦了一百畝地成為一方小地主,由于祖上沒有讀書之人,骨子里好強的爺爺,想讓曾家出人頭地,因此讓曾國藩的父親曾霖書讀書并參加科舉考試。
曾霖書考秀才考了十四次才考中,期間被無數人嘲笑過,然而曾玉屏秉持的原則就是堅持不放棄,而曾國藩在六次科舉落地之后,也是受盡冷眼嘲笑,也許很多人至此會選擇放棄,然而曾國藩總結經驗教訓,感覺是父親教書的形式太守舊古板,限制了他的能力發揮,在改正學習方法之后,曾國藩終于在第七次考中秀才。
曾家全家上下喜出望外,自此,曾國藩的科舉之路一發不可收拾,在接下來的時光里,曾國藩科考的速度加快,從舉人到進士,一路披荊斬棘。因為他扎實的功底,再加上他后期的研磨學習,考試已經變得僅僅是堅持后的結果變現而已。
曾國藩初進翰林院時,顯得格格不入。他有好多缺點暴露無遺,比如抽煙,不會講普通話,脾氣暴躁,虛偽等等。
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自卑氣餒,相反,他立志想做“圣人”,也就是完美之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受老師指點,督促他記日記,每日三省自己。這個習慣他堅持了一生!而且他把他的日記公開開來,讓大家共同監督他。
他在每一天的日記上,都會反思一件件事情,哪里有做的不周到的地方,該如何改進。甚至是某一句話是否說的合適,他都要進行推敲反省自己,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接近于圣人。
他還因此用一個月的時間,戒掉了他的煙癮。這極大的鼓舞了他的自信心。他由此相信他可以改正一切缺點。
每天的日記就像他的一面鏡子,他逐漸改掉了他的之前的缺點。變得謙虛,受人愛戴,而且也樂善好施,所以積累了不錯的人脈關系。
由他的日記可看,他是一個特別自律特別堅持的人,每天記日記,每天練習寫字,不時的進行更文,這些良好的習慣,讓他在官場中立與不敗之地。
他的一生中堅持自律的十二個好習慣,讓人嘆為觀止佩服不已,呈上來給大家欣賞下。
十二項習慣當中,還包含早起,
十二項日常習慣當中,還包含靜坐.早起,讀書不二等。
靜坐可以放空自己,讓一天的工作和勞累都見鬼去吧,讓自己的身心靈進入空靈的境界,可以很好的釋放壓力,升華自己。這點我要學以致用,哈哈……
早起我已經基本上做到了,每日大概都是五點鐘起床,或看書或跑步,或靜或動,各有各的優點和妙處。
讀書不二好像還沒有做到,讀書的狀態大都是交換著讀三四本書,有時像猴子掰玉米,感覺這本也好,那本也不錯,有時會感覺眼花繚亂,如果能做到讀書不二,應該會讀的高效,如果專注高質應該也會有的。回頭嘗試下讀書不二的感覺。
因為時下大多是看這本看一部分,感覺煩的時候換另一本看,也許是讀書的方法不同吧,回頭研究下看看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
《曾國藩》一書三天已讀200頁,這速度在于我已經是挺快了,因為我都是業余時間讀。這200頁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堅持寫日記的好處和寫法,哪怕是就一句話,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曾國藩也有寫不下去的時候,有時會敷衍了事,就是一句話就描述了一天,可是日積月累的堅持和改變,最終會顯示出驚人的結果。
日記每日三省吾身,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自我督察自我提高的過程。
還有就是堅持的力量!曾國藩其實資質平平,甚至可以說很笨。可是他用堅持和自律譜寫了屬于他自己的神話!他可以!我們也可以!
寫作此篇的用意是,我把看過的東西進行復盤,看自己能夠掌握多少,不熟悉的有多少?加深下記憶,也算是我想從書中挖到我想要的東西,從而在日更中精進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