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依琳
芒果臺不愧是芒果臺。
從《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到《女兒們的戀愛》、《妻子的浪漫旅行》,從《我家小兩口》、《做家務的男人》,再到《新生日記》、《爸爸去哪兒》、《一路成年》……
幾乎以“一條龍服務”的形式,承包了“單身—戀愛—結婚—生育—養娃—養老”整個人生環節。
看著這些琳瑯滿目的熱播綜藝,你大概也能猜到時下的觀眾有多被婚姻家庭問題困擾了吧。
不過,綜藝節目里也時常藏著“寶藏”,哈哈一笑的同時也有值得參考的價值。
比如情感觀察員papi醬。
你看,不論是對待事業、婚姻,還是原生家庭、婆媳相處,papi醬都有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的問題,游刃有余地給出妥善處理的建議,讓人看不到一丁點兒面對人生的慌亂。
這也難怪,許多網友說她是當代獨立女性的代表,紛紛求解活得通透的“人生錦囊”。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papi醬萬里挑一
papi醬為什么會被這么多人喜歡呢?這大概要從她的“網紅”身份說起。
“大家好,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
2015年憑借這句口號橫空出世的她,本以為會跟其他網紅一樣曇花一現。
可沒成想,沒有千篇一律的“網紅臉”,也不熱衷于緋聞炒作,papi醬以接地氣的長相和獨樹一幟的搞笑方式迅速成為大家的“心頭愛”。
事實上,鏡頭前“沙雕精分”的她,背后隱藏的是貨真價實的“學霸”身份——
中戲畢業的研究生,能指導周冬雨寫論文,也能自導自演刷爆全網的視頻。
更讓人佩服的是,她和搭檔把拍視頻賺來的2000萬大手一揮捐給母校設立”勿忘劇場”和”初心獎學金”,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得到實現夢想的機會。
就連李誕都說,papi醬能在競爭激烈的網紅大潮里存留下來,贏在了“有內涵”上。
是的,當很多年輕的網紅們還抱著“整一副好皮囊嫁入豪門做闊太”的幻想時,papi醬的出現,鼓舞了無數普通女孩活出自己的個人特色,也讓更多姑娘們清醒地知道——
在任何時候,比美貌更重要的是雙商在線,比皮囊更重要的是靈魂有趣。
每個擁有幸福婚姻的人
都曾在這門課程里高分畢業
毋庸置疑,這樣一個做大事有格局的女子,在生活中必然也是拎得清的。
對于已婚人士來說,有一句至理名言想必并不陌生:
“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
你看就連牙齒和舌頭有時候都會磕碰呢,更何況是共同面對柴米油鹽的夫妻,兩個人在一起爭吵、冷戰、誤會,在日常生活里太常見了。
但詫異的是,這個場景在papi醬的婚姻里失效了。因為啊,她跟老胡的“神仙相處模式”,簡直是兩性友好相處的教科書典范。
首先,老胡并不是個浪漫的好男人,這一點從他每次送禮物總能讓“驚喜”變成“驚訝”就看得出來。
結婚紀念日送丑到爆表的“臉基尼”
過生日送印著“福壽財”的土味蛋糕
可是papi醬呢,一沒生氣,二不爭吵,她一邊把老胡送的禮物做成視頻吐槽,一邊又笑得睜不開眼睛。
甚至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買了死亡芭比粉色的浴袍作為回禮,就連幼稚都是跟老胡同款的。
或許有人猜測是papi醬的脾氣太好了,特別能包容,一般的女人可忍受不了。
包容是一方面,但她姐覺得papi醬是真聰明,你說就算狠狠吵一架也改變不了“直男”的蜜汁審美,何不把這些當成調味生活的笑料呢,反正一個人的禮物送到了,另一個人的心意收到了。
相比于計較送什么,過年過節男人有給你送禮的心思,才是女人最應該在意的不是嗎?
所以說,面對直男送禮,papi醬沒讓自己上火,也沒打擊老公的積極性,做法是相當高明!
當然,這日常瑣事磕磕絆絆可以不計較,最能引起爭議的金錢問題應該要重視了吧。
看看社會新聞就知道,因為牽扯到錢,兄弟反目、夫妻離散、親子鬧僵的例子數不勝數。
但是,身價相差十倍的papi醬和老胡是怎么處理這個微妙的問題的呢?
在一檔節目里,papi醬毫不避諱地說,他們沒人在意“女強男弱”的問題,因為——
現在負責“賺錢養家”的papi醬,曾經在長達4年的時間里一直靠老胡養。
而老胡也不會因為老婆比自己有錢有名而自卑。
他一直都信奉,“我不會因為自己賺錢多而看輕你,也不會因為你賺錢多而看輕我自己”。
所以無論外界怎么妖魔化“男女誰主內主外”、“誰強誰弱”的問題,人家當事人根本不受影響。
這除了考驗兩個人內心的強大篤定,更需要他們從心底里懂得“夫妻”二字的真諦——
不是互相攀比計較,而是相互扶持進步,共同為了這個家而努力。
能把婚姻經營得美滿幸福已然讓人佩服,但在面對閨蜜焦俊艷“不想結婚”的問題上,papi醬的通透可以說是讓人忍不住打 call的。
首先,她清楚地知道每個人的婚姻是有特殊性的,所以沒拿自己的婚姻當標準去衡量別人,而是說了這樣一番話:
“不要因為你歲數到了去結婚,就是你一定要找一個,喜歡你的人并且你也喜歡的人,你不要去管別人說什么大齡剩女什么,你不要去聽那些話”。
然后,她指出結婚的本質是“因為愛”,而不是其他什么條件,切記不能病急亂投醫。
最后她擺出了自己心目中對人生的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無論結婚還是不結婚,其實都是殊途同歸的,那就是先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
畢竟,大部分人恐懼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因為不合適的婚姻讓人失去自我。
而面對很多長輩認為“孩子能穩定婚姻關系 ”的催生話題,她也是頭腦清醒地指出破綻——
孩子應該是愛情的結晶,不是維系爸爸媽媽的情感紐帶。
否則,很多父母感情破裂的孩子,都要背負著“我是不是阻擋了你們追求新的幸福”的無形壓力。
看到這里,她姐完全理解papi醬為什么會經常被請去做情感導師了,在婚戀這門學科里,她的的確確是認真修煉過的高手。
話說到點子上,三言兩語就將大家普遍的困惑分出層次重點,還能給出成熟理性的思考建議。
比起三姑六婆的說教,聽papi醬分享情感婚姻,簡直是是如沐春風般的享受。
我能想到最愛你的方式
就是讓你活成真正的自己
前段時間,papi醬結婚五年沒去婆家過年的事情,想必大家印象還很深刻吧。
跟很多人的觀感一樣,她姐也被papi醬和老胡的婚姻驚訝到了。
雖然他們的做法并不適用于每對夫妻每個家庭,但有件事卻很值得思考,那就是婚姻里很多無解的千古難題,其實都可以找到方法簡單化。
比如說,“過年回娘家還是回婆家”這個困擾了許多年輕人的兩難選擇,papi醬給出的答案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因為在她看來,婆家最希望見到的是自己的兒子,娘家最盼望的是女兒回家,本著“一碗水端平”的原則,陪自己的爸媽過年才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她跟老胡每年都歡歡喜喜地各自回家過年,從來沒因為這件事鬧過矛盾。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對papi醬的處事方法提出質疑,認為她過年不去婆婆家,把自己的位置排在父母孩子之前,都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對此papi醬在另一則訪談里解釋說,她希望每個人都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無論你是誰的父母、子女或者伴侶,先有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活得豐富精彩,才是對愛你的人最大的安慰。
所以,她也一直鼓勵支持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要在孩子的生活里打轉,去過自己原本的精彩人生。
畢竟,父母們“自我犧牲”式的愛太沉重了,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負罪感。
像之前熱播的《小歡喜》里,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不就是因為宋倩把自己的全部綁在了女兒的身上,才有了英子不堪重負的崩潰場景嗎。
真正好的親子關系,是給彼此充足的自由和祝福,不干涉不強迫,你需要時我就在你身邊。
對父母來說,孩子過好了他們才放心;對子女來說,父母過好了,他們才安心。
大家共同的心愿,是希望對方可以活得開心,可以活得幸福。
在這個喧囂復雜的世界里
活成一股獨特的清流
說實話,papi醬之所以受大家追捧,我想大抵是因為:
在這個大家高喊著人生沒有固定答案,要為自己而活的社會里,她是少有的幾個真正把人生活得沒有固定答案的女人。
你看,她結婚五年沒辦過婚禮,雙方的爸爸媽媽也沒見過面,甚至就連過年都跟老公各過各的。
如果按傳統的眼光來衡量,不說“離經叛道”,至少是冷漠疏離,讓人跌破眼鏡的。
但這些,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基礎,他們的生活質量,兩個人相處起來反而更舒服自在。
至于對待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她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親昵孝順,卻在恰當的距離里藏著最深沉的愛,默默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找到自己的位置,豐盈自己的人生。
剛開始時,papi醬自稱是“宇宙第一網紅”,大家調侃她是“低配版蘇菲瑪索”,甚至是“戲精網紅”。
可如今再看她對事業、家庭、婚姻、自我成長等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可以保持不慌不亂不疾不徐的恰當姿態。
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在按照自己想成為的模樣,而不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樣子在生活。
的確,能擔得起“集美貌與才華與一身的女子”的稱號。
世上網紅千千萬,有真本事有內涵的最耐看。
在采訪中,papi醬自曝最想活成莎士比亞描繪過的理想狀態——
“愛所有人,信任少數人,絕不辜負任何人”。
這句話,她姐也想送給每一個認真生活為夢想堅持奮斗的人。
希望每一位姑娘都能如papi醬一樣清醒自知,在這紛繁喧囂的世界里,從心底有股對抗世俗的力量。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瀟灑從容過一生,不盲從,不迎合,勿忘初心,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