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猴是如何成為美猴王的?
石猴出生以來在花果山中度過的日子就像人的童年一樣快樂無憂,每天和一群猴子在山間玩耍。一天石猴和猴子們在山澗中戲水的時候,看到了一道非常壯觀的水簾瀑布,從里面滾出來的水球像西瓜那么大,猴子們開始議論:誰能穿過這道瀑布,然后又能平安出來,就拜它為王。石猴決定一試,它蜷縮下蹬身體,然后像子彈一樣,“嗖”的一下射向了瀑布。躍過水簾,里面原來別有洞天,石房、石桌、石床,應有盡有。石猴從里面跳了出來,對群猴說:都快進來吧,我找到了一處好住處。群猴們隨著石猴一同進入水簾洞,也是拜石猴為王,美稱:美猴王。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學到的道理是:面對未知的情景(水簾瀑布后面有什么)和可能成為“老大”的機會(成為群猴之王),我們是像群猴一樣只是說說而已,還是像石猴一樣用一顆勇敢的心和立即行動來積極嘗試呢?我想如果都是事后諸葛亮的話,任意一只猴子都會去做,可是勇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畢竟是少數。無論工作、生活還是人生,我們都應該具備一些勇氣,尤其當機會來臨的時候,都應該奮力一搏。
2.美猴王是如何找到生命目標的?
在成為美猴王之后,石猴和群猴們每天在水簾洞歡宴一堂。有一天吃飯的時候,美猴王突然放下了食物,陷入了思考,然后留下了眼淚。群猴們問大王怎么啦?美猴王說:我只是想起了一些遠一點的事情,開始有一些焦慮和不安。群猴紛紛指責美猴王不知足,現在這樣的日子多逍遙自在啊,既不會有人間的帝王管著,有不受神獸的欺負,吃喝不愁,沒有再比這樣舒服的日子了。美猴王說:是啊,現在是沒有帝王神獸管著,可是猴難免一死,死后不還是要受閻王管著啊。這個時候群猴中學識最為淵博的通臂猿猴走上前去:大王,你真是有遠見啊。就我所知,這世上只有三種人:佛、仙和神圣可以不受輪回的約束。美猴王接著問:那么到那里去尋找這三種人呢?通臂猿猴撓了撓腦袋:我也說不好去哪里尋找,也許只有到處找找了。于是在那一刻,美猴王找到了生命的目標,它下定決心去尋找神仙求得長生不老之術。它走的時候沒有一個猴子跟著,它就這樣開始了孤獨的探尋之路。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學到的道理是:為什么那些猴子都知道有一死,而且也知道有三種人可以逃脫生死輪回,為什么它們沒有去尋找呢?因為它們身后安逸的現在,不敢踏出“舒適圈”一步。只有美猴王做到了居安思危,義無反顧地踏出了“舒適圈”。是啊,即使失敗了又如何呢?大不了還是回到原點,可不走出舒適圈,不出去試試,怎么知道就不行了呢?現在的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未來什么樣子我們很難預測,也許很多行業都會被人工智能代替,所以我們要居安思危,勇于踏出舒適圈,去學習、去嘗試,去探索更加未來還有什么可能。
3.美猴王是怎樣成為孫悟空的?
美猴王從花果山漂洋過海來到了另外一個州,開始一邊學習人間禮儀,一邊尋仙訪道,這樣一晃7、8年就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可以學習長生不老的神仙。它沒有氣餒,有一天來到海邊,它就像也許海的另外一邊有仙山。于是它開始扎了竹筏,又開始了漂洋過海的探尋。美猴王來到海的另外一邊,這個時候它遇到了“指路人”,一個砍柴的農夫告訴了它住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須菩提祖師”。美猴王開始尋得名師,祖師賜名孫悟空。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學到的道理是:在探尋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越到久尋不得的時候,是放棄?還是堅守呢?我想孫悟空給我我們最好的啟示,竟然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無論追尋多久,只要方向正確,堅持就是唯一勝利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