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雨清澤
1、前不久我學游泳健身時,認識了一個姑娘,暫且叫她小A吧,小A是那種看起來樸實穩重的學生,她今年大學畢業,讀的師范類院校。可能都是讀的文科,比較有話題聊,休息時間里,她就和我說了很多事情,諸如工作不好找,諸如很迷茫,檔案不知道該怎么存放。
我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代,這些問題當年自己也都遇到過,不記得是怎樣解決的了。
聊天中她說,參加了幾次教師招聘考試,都是進了面試就沒什么結果了。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也沒有想要找其他的,所以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工作。
我問她你平時讀書多嗎?有什么特長么?沒有,沒怎么讀書,也沒什么特別的技能。
顯然,大多平凡而普通的畢業生包括當年的我在內,都是這樣的。那些有規劃有能力的或許早已經開始工作了。 大學沒讀幾本書,沒有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除了獲得失敗,還能怎樣呢?
所以,在大學四年里,甚至一入學的那一刻起,不要覺得過了高考那關,就完事大吉了,一定要規劃好未來的路,即便不善于規劃,那也不要浪費時間,圖書館里那么多書,去選自己喜歡的書讀就好了。
增長在自己大腦里的知識,別人是奪不走的。你要知道。
時間用在哪里,終究是看得見的。
2.這個朋友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她很迷茫了,我們叫她小B姑娘吧。如果說大學生迷茫,還有情可原,畢竟他們剛剛脫離高中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一切時間都是被安排的,現在突然有了自由,不知道該做什么。而對于一個工作了近十年的人,如果還在迷茫,那么我想說,你再迷茫下去,就真的完—蛋—了!
這個姑娘,每次打開電腦都不知道做什么。我說那你看劇好了。然而她能列出一大堆不看劇的理由,比如國產劇太爛,而韓劇又太煽情,比如小說太長而雜志又沒有真情實感。活的很挑剔……
據我自己的經驗,前五年我看劇是以打發無聊為目的,后來的這幾年,我看劇是為了學習,是走心的。比如我看劇會記住這部劇的經典臺詞,以便于以后寫稿子的時候引用。去年夏天我追了一部爛劇《克拉戀人》,劇情俗套且狗血,結尾被觀眾批得體無完膚。但是有一句臺詞,我至今都記得“一棵大樹可以不再仰望天空,但是不能沒有土壤。”受這句臺詞的啟發,我還寫出了一個副刊文,刊發在了報紙上。
而且看的影視劇多了,你還可以寫影評啊,發在博客上,哪怕只是自娛自樂,總比不寫強吧。
即便不能發表,萬一能碰撞出靈感的火花,說不定你也能寫一部劇呢。
不是有句話說,只要你肯開始,多晚都不算晚。所以把那些你發呆迷茫,不知道做什么的時間,都利用起來,真正踏實地做點事情,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只要你用心去做一件事情,多爛的破事都能有點收獲吧。
3.小C姑娘是我同事的好朋友,她很漂亮學習成績也好,畢業就去了機關單位,雖然沒有編制,但機關單位的工作不是太累。她做的很努力,后來她發現只是每天在重復昨天的事情,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感覺。
后來她看到北京一家經濟類雜志招聘就辭了手中的那份雞肋工作,去了北京。
在工作之余,她不停地學習經濟知識,看了很多經濟類雜志,我們可以在報紙上讀到她寫的深度經濟稿件,她寫得很透徹而邏輯清晰。她后來不斷地跳槽,一直跳到了一線財經媒體。
她,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END:今天無論是沒畢業的,還是工作了很久的,大家都愛把努力掛在嘴邊。我也經常和一起寫作的文友互道,加油,努力!但不要把努力當成口頭禪,就像國人互相問候“吃過了”那樣簡單,努力需要我們真正地去做,去開始。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能感覺出自己的生活索然無味,只是沒有勇氣改變,或者苦于沒有改變的方法。
諾貝爾獎獲得者帕慕克說過“厭惡庸常的普通生活原來不是一種病,而是智慧已開。”
如果你發現,你再也不想重復昨日的雜事,不想讓今天就是昨天的復制粘貼,特別想過上創新有意義的生活,那么就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