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的奇幻旅行》給我的啟示:
圣人不凝滯于物,這是變化,滄海桑田,你也曾經是風,曾經是樹,曾經是金字塔。現在你是一個人,誰知道以后呢?那么你為什么一定要是現在的樣子?一定要是一個做ERP的?一定要在北京,一定要給自己貼上標簽?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如果有什么改變了,不要感慨不要失望也不要驚慌,這就是世界。尤其是未來幾十年,世界將發生更大的變化,你所知道的將徹底被顛覆,機器人,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將猛烈沖擊現有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進而改變人的觀念。
感知。很多時候人執著的相信什么就會遲鈍。比如有人覺得自己不會死他就不會注意到他的衰老疾病死亡的征兆,這是盲,這是失去感知。另外你很困了但是卻依然熬夜,這是執,是拒絕感知。任何事務都在變化,變化是客觀的,因此我想人的一個念頭也會導致什么變化了,這是一個客觀的存在,雖然我們無法用現代科學解釋和測量,而且這個變化一定用某種形式影響著他的周圍,因為萬物一體。所以肯定有某種征兆某種預警。而我們要用心開放我們的感官去感受。對于我們的生活或許是季節的變化,風的速度和氣味,溫度濕度的變化,身體的小異樣,頭腦中的想法,第一印象,變化的氣氛,周圍的著裝風格,然后我們會感覺到更多,這就是天地之心吧。
一元論。我之前是相信一元論的,小孩子的發育不就是生物千萬年進化的結果嗎?我覺得萬事萬物有一個統一的規律,學會了這些我就可以理解萬物。后來我發現萬物有不同的特征,一招鮮未必吃遍天。后來看心學,王陽明格物致知,覺得他在做同樣的事,一元論沒能指導技術革命,沒有導致社會分工而受到質疑。在這本書里我又看到這個觀點,一顆沙子可以看到一片海,去感知沙漠你就可以和沙漠對話。不過這次我有了新的理解,我又相信一元論了,但是和之前不同。既然萬物彼此關聯,那么肯定有相聯相通的地方。但是你不應該是為了練出金子學習煉金術,金子是你感知自然的附屬品,這才是哲人石的意義。因此一方面是我們感知的不夠,另一方面是一元論不是這么用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不是人類的語言和文字可以闡述的也不可能用這套邏輯理解。
天命。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天命,這是它存在的意義,當然我覺得這不是我們理解的功利的以人類為中心的意義。不然為什么宇宙存在為什么萬物生長?每個人也有他的天命,等著你發現等著你實踐。上天會給你不斷的試煉,讓你有能力去做,讓你有勇氣去追隨。我們要尋找我們的天命,而不是當個神父,當個牧羊人,當個水晶店的伙計,或者留在綠洲。我們注定要穿過沙漠,抵達金字塔,然后在我們的內心尋求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