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里,從小到大,每年的大年初一,家里無論大人小孩,都要早早起床,吃完餃子后出門去家對面山上的廟里拜一拜。
早上七點多,妹妹輕輕敲了敲門,我應了一聲后,輕手輕腳地爬起來。洗漱后下樓,妹妹已經煮好餃子,我們各自端起碗來默默地吃著,沒有人說話。以前我以為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飯不說話是風俗,長大后才知道, 因為怕小孩子不懂事亂說話不吉利,所以會提前跟小孩子講,大年初一的早上起床后就默默吃飯啥也不要問,漸漸地就在家里形成了這個習慣。
吃完餃子,我給齊齊煮好早餐后,才上樓去叫醒他。給他穿好衣服下樓來,吃好飯,我們就出門啦。
家門前就是國道212線,記得這條國道是在我讀初中那年重修的,以前的國道會從鎮上穿過,每逢趕集時,街上人流車流擁擠得水泄不通,經常出事故。后來,新的國道線就從鎮子后面繞過去了。
因為出門得早,路上還沒什么人,空蕩蕩的馬路上車子呼嘯而過,不知道是趕著回家還是趕著出門。霧氣彌漫,籠罩著遠山,空氣濕潤冰涼,吸入肺里清爽而醒神。
沿著國道往西南方向走兩百來米,過馬路,就有一條水泥路通向山上。小時候沒有這樣的大馬路上山,都是崎嶇的山路。那時還得拽著路邊的樹枝草葉才能順利爬上山。
盡管現在路修好了,但由于坡度很陡,爬上山還是很費勁。沿途也有不少人攜家帶口往山上走,偶爾有人開著車經過,帶起一陣風。
路邊都是別人的地,種著油菜、小麥之類的農作物,偶爾有一兩株比較著急的油菜花已經頂出了零星的金黃的花朵,在一片碧綠中尤為顯眼。
遠處仍是濃霧彌漫,如同水墨畫一般,仔細一看,仿佛還能看到霧氣在緩緩流動。
爬上一個大坡,有一個比較急的拐彎。拐彎處立了一座六角涼亭。這座亭子怕是在這里站了超過二十年了。以前上山的路只有亭子右側這么寬,左側是一道陡坡。
我讀初一時,還和班里的同學們來這里野炊過。大家分別從家里帶鍋碗瓢盆和米面肉菜,又去街上買了一些熟食,本來說要爬到山頂去,結果走到這里就累了,索性停下,把灶臺壘在亭子左側,大家分工合作,有人燒火有人打水,有人洗菜有人炒菜,然后把報紙鋪在亭內地面上,所有人席地而坐,將所有食物分而食之。吃完飯后,大家玩撲克牌到傍晚,才背著各自的裝備回家。
還記得同組有個小男生跟我關系很好,但我當時在這里差點把他推下坡去。幸好他平安無事。
經過涼亭后,是一段長長的緩坡。爬上坡后,看到一輪紅日掛在路的盡頭。隔著薄霧,太陽顯得溫柔而夢幻,如果不注意的話甚至會忽略它的存在。
這是新年的第一輪太陽。
之后,就是一路坦途到達目的地。小廟名叫“寶馬寺”,因這山名“寶馬山”,所以這山腳的村莊也以“寶馬”命名。廟雖小,香火卻很旺,周圍幾個村莊和鎮子上的人逢初一十五和傳統節日都會來廟里燒香拜拜。
以前這廟很小,除了一座供奉西方三圣的主殿,和主殿后一座小小的觀音殿外,就只有另一座給在廟里幫忙的老義工們吃飯住宿的小房子。沒想到現在這廟擴建得如此之大,不僅在主殿前修了天王殿、韋馱殿,還在主殿右側修了藥王殿和念佛堂。廟里也請了常住的老法師,還給法師蓋了起居的小房子。
殿前拉起了五色彩旗,在風中招展。香客們川流不息,燒香放炮磕頭許愿。爸爸也帶著妹妹們去請了香蠟,在殿外點燃后插進香爐里,之后又進大殿去拜了拜,祈求全家平安健康。
經過這兩年的磨礪,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沒有什么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時近中午,太陽愈發高了,仍是溫柔的模樣。
四川的冬天就是這樣,多霧,潮濕,陰冷。不過,今天會是很暖和的一天。
希望新年的每一天都充滿著希望。
也祝愿每一位愛我的和我愛的人,都能所求皆如愿,所得皆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