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午后,帶寶寶到小區的游樂園曬太陽,剛好碰到一個媽媽帶著她三歲的女兒玩,小女孩看見個小房子,突發奇想要跟她媽媽玩圣誕老人的游戲。
小朋友鉆進小房子里,閉上眼睛,頭輕輕搭在手上假裝睡覺,準備好了輕聲說,我睡著咯! ? ? ? ? ? ? ?
媽媽假扮圣誕的圣誕老人自言自語道:“今天圣誕節,我要給小朋友準備禮物,準備什么好的,呀,準備吃的吧”然后快步走到旁邊的地上撿兩片樹葉,回來接著講故事,圣誕老人從煙囪下來咯,哦,小朋友睡著啦,那我給她放在床邊吧!
媽媽戲份結束,小朋友醒來茫然看向四周,然后注意到小房子里的樹葉,驚奇道,啊,圣誕老人來過了,送我這么多好吃的,我要把它吃光,像模像樣地端起樹葉吃得很香的樣子……
這個小情節上演了n次,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最難的每次媽媽都是帶著笑意陪著她女兒投入其中,我在旁邊看著慚愧,自嘆不如。
寶寶三個月的時候我開始關注各式各樣的玩具。從最初興致勃勃到后來筋疲力盡,因為可選的玩具實在是太多了,挑的我眼花繚亂,看見哪個都覺得好,恨不得都搬回家給寶寶玩。真的買回來發現每個玩具玩的時間都不長就失去了興致。
買玩具的時候總想著這個是鍛煉寶寶四肢運動能力的,那個是訓練寶寶聽力的,還有培養專注力的,等等等等。廣告推廣、朋友介紹,讓我覺得買的好,買的多就是對孩子最好的。
現在想來其實都是借口,借口給寶寶買了很多玩具就是對寶寶的愛,卻忘記最好的玩具是媽媽的陪伴。
事實上玩具是買給大人的,大人需要玩具把自己解放出來,音樂玩具代替媽媽唱搖籃曲,健身玩具代替媽媽和寶寶親密接觸。
所以我們總是說,寶寶要玩這個,寶寶要玩那個,其實是自己想偷懶。相對于各種玩具,寶寶更喜歡跟爸爸媽媽玩,你才是寶寶最好的玩具!
現代社會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忙碌,心情越來越浮躁,似乎愛情、親情,很多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追求物質沒錯,但物質不代表所有,比如對孩子的陪伴。
這么多感慨也希望自己能做到放下手機,離開電視,和寶寶交流互動,和寶寶親密接觸,給她滿滿的溫暖氣息,給她滿滿的美好回憶,自己去做寶寶的“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