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爾將軍談“將道”與“進攻精神”

隆美爾將軍
隆美爾將軍
隆美爾將軍
隆美爾將軍
隆美爾將軍

整理撰寫:我與乞力馬扎羅
參考:《隆美爾戰時文件》、隆美爾日記

推薦者:任正非先生

宏觀思維建議看一點歷史和哲學,我曾推薦看三本書。有三位德軍的著名將領留下的三本書,對德國二戰戰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閃擊英雄》,對如何用新技術改變戰爭模式以及德國進攻蘇聯的戰略有細致的思考和討論;

第二本:隆美爾的《戰時文件》,這個日記是英國大戰略家李德·哈特親手整理的,看這些內容才能琢磨出如何在運動中集中兵力,在點上突破進而取得全局勝利,以及領會當將軍的真諦;

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勝利》,要領悟他決戰歐洲大陸的戰略是怎么構想出來的,馬奇諾防線是怎么被廢掉的,他構想這個戰略所依據的戰略原則是什么。

一、隆美爾的介紹

隆美爾的愛情:熱烈,專一。無論他走到哪里,在哪里作戰,都懷揣著妻子照片,堅持每天寫信。隆美爾:我既不給其他女性機會也不給自己犯錯誤的機會。

隆美爾不茍言笑,性情嚴肅。生活很簡單,規律。

隆美爾的斗獸精神:先發制人。

隆美爾的發跡史:隆美爾一戰后成為無名教官,幸虧遇到了貴人希特勒的欣賞。隆美爾在一戰后在連長任上做了14年,1929年,他的人生發生了改變。隆美爾做了希特勒的警衛員。1936-1937年,隆美爾是希特勒的警衛員,1937年出書《步兵攻擊》,轟動全國,受到希特勒的欣賞,晉升為少將軍銜。隆美爾做上尉14年,從少校到少將只有10年,從少將到元帥只有5年(1937-1942)。隆美爾最初是贊同希特勒的大德意志擴張理念的,也感懷知遇之恩,后來開始懷疑,認為德國必敗無疑。很多人評價他缺乏戰略眼光,但戰術上卻很成功。1939年二戰爆發時,隆美爾想從警衛營營長轉為裝甲師師長,但隆美爾并沒有在裝甲師干過,軟磨硬泡后,成為一個弱輕裝師的師長。但是隆美爾歷經三個月時間,1940年,第七裝甲師無往不勝,成為了最牛的師。德國高級將領在部隊、軍校、統帥部都干過,而隆美爾沒有在統帥部干過。

隆美爾是二戰中唯一一個生前被人吹捧,死后殊榮不斷,且能夠得到敵人認可的傳奇將軍。

二、戰爭及領導思想

進攻、進攻、再進攻!——隆美爾

先炮擊后瞄準:第一次與法國機械化部隊交手,我們一開火,法軍就倉皇撤退了一從許多次的經驗里面,我已經發現了一條定理,那就是在兩軍對戰之中,誰先動于用火力來壓制敵方,多半就可以獲得勝利,而停止不動、等候戰況發展的一方,則多會被敵人擊敗。先頭縱隊應該讓他們的機關槍做好隨時射擊的準備,只要一聽到敵人的槍聲,馬上就開火還擊。即使我們還未發現放人的正確位置一這條定理也還可以照樣應用,那就是把火力向著人所占地區掃射。根據我的經驗,只要能遵守這一條規律,己方的死傷數字定可以大減。若只是就地觀察尋找地形的掩護,而不先開火,或者是想等待援兵到達之后,再采取行動,都是犯了根本上的錯誤。

持續進攻:當一個指揮官獲得了一次決定性勝利之后,假使他把戰略目標看得狹窄,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這正是擴張戰果的最好時機。勝利者得一直在后面拼命窮追,否則四處亂跑的敵人就會逐漸集合起來,很快組成一支有力的軍隊,繼續作戰。之所以會放棄追擊,通常都是因為補給線越拉越長,使軍需人員感到應付不了,一般來說,大多數指揮官都太縱容軍需人員了,讓他們去估計補給上的可能性,甚至是決定戰略計劃的限度。所以,軍需人員都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遇到一點小困難,就抱怨發牢騷,而不會想辦法去解決困難。每當打完一次決定性的勝仗之后,指揮官若是聽信軍需人員的意見,放棄追擊,那么歷史會告訴我們:你喪失了一個可以徹底殲滅敵人的最好機會。在做這種決定的時候,飽讀兵書的將領通常可以找到許多統計數字和前例,以證明還是不要追擊的好,可是事實卻告訴我們,常常有智力極高的將領被智力差一些而意志較堅定的敵人擊敗。

指揮官素質

1、對于指揮官和部隊,都要求他們發揮極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而有時指揮官卻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某些指揮官會為了補充燃料和彈藥,而浪費很多的時間,或是在車輛的保養上花費太多的功夫。即令明知道要迅速攻擊,才有獲勝的希望,他們也還是好整以暇,一點都不緊張。在一次作戰中,指揮官要把握住的就是時間觀念,他應盡最大的力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他的使命。一個指揮官的推動力和精力要比他的智力更為重要——這是紙上談兵的將軍們不易了解的。

2、我在昔蘭尼加作戰中所獲得的經驗,就構成了我日后作戰的主要基礎。在行動中,我已經對我的部隊做了嚴格的要求,遠超過一切前例,所以能建立起我個人的標準,每個人都一再地被強迫著重新學習,認清了過去的舊標準遠不及一般人所能發揮的能力水準,所以我們實無再遵守至必要。

3、指揮官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自己的戰場以及敵人的位置都要徹底了解。兩軍相搏的時候,指揮官的能力是否強、經驗夠不夠,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戰場的認識。尤其是當情況正在發展、結果尚無法預料時,更是如此。所以指揮官必須親自去觀察戰場和戰況的發展,從旁人手里轉來的報告通常不太適用,不足以當做做決定的憑據。

關于閃電戰

這位師長對“閃擊戰”的意義似乎并不了解,那就是:集中兵力于一點,強行突破敵陣,向兩邊卷動以確保側翼的安全,再像閃電一樣透入,不讓敵人有反擊的時間,即已深入敵人的后方。我估計,以當時敵我雙方的兵力來計算,這樣的作戰實在頗有成功的希望,唯一的問題就是指揮官要有主動的精神和現代化的思想,不幸的是,在出擊之前,我沒有親自訓練過這些部隊,否則,絕不會遭遇這么多的困難。

在機動的行動中,最重要的就是物資,而人力尚在其次。機動戰中假使沒有戰車、大炮和車輛,則雖有最優秀的戰士也沒有用處。所以一支機動部隊,只要戰車被擊毀了,那么盡管人力損失很小,它也就喪失了戰斗價值。陣地戰的情形卻完全不同,只要有戰防炮和障礙物來對付敵人的裝甲攻勢就可以了,所以陣地戰總是一種“殺人”的戰爭,而不像運動戰是以“摧毀物體”為目的。我的攻擊部隊之所以遭到高度損傷的原因,是由于他們的訓練不夠,即便是一個最小的動作,其中都有一定的戰術技巧,足以減少死傷的損失,這是士兵們必須了解的,需要謹慎小心的時候卻拼命往前沖,結果自然是死傷眾多,反過來說,當真正需要果敢猛進的時候,卻反而畏縮不前,當然就喪失了有利的機會。

沙漠戰爭守則

在二次世界大故的所有戰場土,也許只有在北非,戰爭可以采取最“進步”的形態。雙方都使用完全摩托化的部隊,在一望無涯、毫無障礙的沙漠上,可以獲得夢想不到的最天可能性。只有在這個場上,摩托化戰和戰車戰爭的原理才得以充分應用,甚至還可以做進一步的發展。只有在這個戰場上,雙方的主要部隊曾經進行過純粹的戰車戰,雖然偶爾也有靜態的戰斗,但是無論知何,運動戰總是整個戰爭中主要的階段,它完全以機動的原理為基礎。

對于一個摩托化和裝甲化的敵人,非摩托化的步兵師只有在占領預設的陣地時,才派得上用場。一旦這個陣地被透入或是被迂回,逼得他們非退卻不可,那么就變成了摩托化部隊任意屠條的對象——因此他們只好死守陣地,戰到只剩一人一彈為止。在全面的撤退中,步兵會引起很多的困難。

在1941-1942年間的冬季,當我們撒出昔蘭尼加時,許多的步兵單位就都成了我們的包袱。若非我方裝甲部隊特別英勇的表現,則這些步兵早已斷送在大沙漠里。這就是以前格拉齊亞尼失敗的原因:當時大部分的意軍都是非摩托化的步兵,在摩托化的英軍追擊之下,馬上就潰不成軍。而意軍的摩托化部隊,為了保護他們的步兵,遂不得不與英軍交戰,結果也是同歸于盡。

在一個平坦而便于駕駛的沙漠地形中,包圍住了一個完全摩托化的敵人后,接著就會想把他們圍殲掉,但這是作戰中不易達到的一個目標。因為任何一個完全摩托化的部隊,假使他們的編制實力還算完整,而且又位于一個適當的地形上,那么要想突破這個臨時的包圍圈并不會很困難。由于他們機動性強,指揮官可以馬上集中兵力,在包圍圈上選定一個適宜的地點攻擊突圍。在沙漠中曾經有很多這樣的戰例。

所以,假使要想使被圍的敵人毀滅的話,其可能的條件有下列三項:

1、因為燃料缺乏,便摩托化部隊喪失了機動性,或者是被圍部隊中包括著非機動化的單位,且又是必須加以顧慮的。

2、指揮不當,或是指揮官已經決定犧牲某一部分的實力,以救出其他的部分。

3、戰斗力早已瓦解,有崩潰和解體的現象。

除了1和2兩項是其他戰場上常有的現象以外,要想把被圍的敵人消滅在包圍圈內,其唯一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先在交戰中予以重大的打擊,瓦解他們的組織力量。我想把一切以消耗敵人抵抗力量為目的的作戰

都定名為“消耗戰”( Battles of Attriton)。在摩托化戰爭中,對敵軍物資的消耗和對敵軍組織的破壞,才是一切作戰的直接目標。

在戰術方面,進行消耗戰時,必須用最高度的機動性,下列幾點特別值得注意:

1、最主要的努力就是要在空間和時間方面,使己方的兵力能夠集中,同時更要設法找到敵人的“空隙”,趁機分割敵人的兵力,以便把他們逐一消滅。

2、補給線特別敏感,因為所有的燃料和彈藥,以及一切戰斗所必需的物資都得經過它運到戰場上去。所以,一方面應該盡可能地保護自已的補給線;另一方面更應該盡可能擾亂敵人的補給線,甚至切斷它們。

因為物資的補給是戰斗的最基本先決條件,所以必須加以最優先的保護。

3、裝甲(戰車)部隊是一個摩托化軍團的核心。其他的部隊只是輔助性質,都跟著它轉。所以對于敵人裝甲兵力的消耗戰,應該盡可能地使用戰防單位來擔負。自已的裝甲兵力應該留作最后打擊之用。

4、偵察報告應該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送到指揮官的手里。他應該馬上做決定,并且盡快付諸實行,因為反應的速度足以決定會戰的結果。摩托化部以的指揮官在作戰時,應該盡量接近他們的部隊,而且應該把通信工具帶在身邊。

5、為了獲得奇襲的效果,使敵人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我方的意圖一定要盡量保密。為了使敵人的指揮官狐疑不決、猶豫不前,應該善用一切欺敵的手段。

6、一旦敵人被擊敗,應該盡量追擊以擴張戰果,速度第一。并設法徹底摧毀故人的戰力,使敵人永遠沒有重整兵力的機會。

關于技術和組織方面,在沙漠戰爭中最應該注意的有三點:

1、戰車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它的運動性能、速度和長射程火炮——火炮的射程越長,我們的手臂也就越長,可以先打倒敵人,使敵人無法還擊。裝甲的厚度并不能代替缺乏的火力,因為裝甲越厚,則運動性

能和速度必然受到影響,而這兩者卻又是戰術上必不可少的條件。

2、炮兵要有長的射程,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極大的機動能力,并能攜帶大量的彈藥。

3、步兵的用途僅限于占領據守陣地,其目的是為了組織敵人進行某項行動,,或是迫使敵人從事某種行動。一且這個目標達到之后,步兵就應該迅速撤走,轉用到其他的方面去。所以步兵也必須機動化,其裝備應能使他們迅速趕到戰術性要沖的地位。占領必要的防御陣地。

根據我的經驗,果敢的決定常能獲得最大的成功。不過一個人在戰略上和戰術上的果敢,與所謂“軍事性賭博”之間的差別是:果敢的行動不定有十足成功的把握,但即使失敗之后,也一定會下留下足夠的兵力,來應付一切未來的情況。反過來說,賭博的結果不是完全的勝利,就是完全的毀滅。

在這次會戰之后,我曾到英國著名軍事評論家李德·哈特的篇文章,他認為英軍在非洲戰役中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英軍將領始終擺脫不了步兵戰爭的思想。對此我也有同感。英軍的指揮官并沒有從1941年到1942年的失敗中吸取新的教訓。當一個國家的軍官團已經發展成型且有悠么的傳統之后,它的典型

特征就是不肯再接受新的思想和發明。因為這個緣故,普魯士的軍隊才會被拿破侖擊敗。在這次大戰中這種情形更為明顯:在德國也和在英國一樣,有許多軍人的頭腦都已經僵化了,對現實缺乏適應能力。他們制定了一套軍事思想,連細細枝節都規定得非常仔細,認為這是一切軍事智慧的最高權威。任何新的思想只有在符合他們的標準時,才會被接受。任何在這些標準以外的東西,都被他們當作一種“賭博”;即令是成功了,也認為這不過是偶然的幸運而已。由這種態度所產生的主觀偏見,其后果真是糟不可言。

在軍事倫理學方面,一個光榮的傳統很重要,但是就軍事指揮方面而論,這卻是一個極大的包袱。現今指揮官的職責要時常注意利用新的技術改革舊有的技術;并能針對此時此地的現實條件,隨時調整他的戰爭思想,假使環境需要,也應該能使他的思想,從里到外徹底改變。

從我們學到的教訓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在摩托化戰爭里,一定要運動迅速、反應敏捷,只有這樣才可以產生決定性的作用。部隊必須要用最高的速度維持著完整的合作,然后進入戰場。高速度即足以決定戰爭的勝負。所以在訓練部隊的時候,軍官和軍士一定要有注重速度的觀念。

照我的看法、一個指揮官的任務絕不只限于“指揮若定”而已。他不能專以紙上功夫為滿足,必須經常到前線上去視察。其理由如下:

1、正確抵行指揮官的作戰計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千萬不要假想所有的人都能恪盡職守,并且在戰場上能夠隨機應變;其中多數的人都是受著“惰性”的支配。他們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作為不能達成任務的借口。像這一類的人,要讓他常常感到主帥的權威、這樣才能使他化消極為積極。指揮官是會戰的主要推動者,必須親自控制一切行動,所有部隊都必須常常意識到他的鞭策威力。

2、指揮官一定要不斷努力,使他的部隊能夠與最新的戰術發展永久保持著齊頭并進的狀態,并堅決地要他們把這些理論付諸實踐。他必須經常注意部下在訓練的時候是否合于最新的要求。對部隊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第一等的訓練,因為它足以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3、據揮官對于最前線的一切必須要有一個直接的認識,同時要完全了解他的部屬實際面臨的各種問題。一個指揮官要想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思想絕不可以定型,絕不可以僵化,一定要適應他周圍的環境。

4、指揮官和他的“人”一定要經常接觸。他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和情緒。全軍將士對他必須要有十足的信心。有一條最重要的原理,必須經常記在心里:指揮官絕不可以只從表面上關懷他的部下,以為這樣能騙過別人。要曉得即便一個普通的士兵,也都有一個非常靈敏的鼻子:能夠嗅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關于制空權

在這一次作戰中,我們學到了一個最重要的教訓,這個教訓攸關我們今后對戰爭的一切計劃和執行步驟。那就是,假使對方握有強大的空軍實力,能夠掌握著制空權,并且能夠使用大編隊的轟炸機,不顧一切拼命地做大量的空襲時,在地面上的行動,其能夠完成的可能性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我方的行動遲緩,無異于使敵大的速度增加。因為速度在摩托化戰爭中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所以班負之數也就不問可知了。

此外,既然享有制空權,那么就可以使對方的補給縱隊受到極大的打擊,因此不久即可以使對方感到嚴重的物資匱乏。借著空軍對通到前線上的道路做經常不斷的監視,就能使敵人在白天里的補給運輸完全停止,而逼得他們只能在夜間進行,時聞被掩得很長。給物資如果不能及時到達線部隊的手上,部隊將喪失機動性,無法行動。凡此種種,都使我們獲得一個必然的結論:我們真正需要的就是空中的均勢,至少要接近均勢。空中的均勢建立了以后,以往我們熟悉的戰爭規律才可以繼續生效—一當然,由于雙方的空中活動都很頻繁,所以在戰術上不免要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而我們為了應付英軍的空中優勢,在防御方面的布置要盡量設法使其無法發揮作用,由于現在我們最大的威脅是來自空中的敵人,所以不能再依賴摩托化的兵力做機動性的運用,因為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被敵人的空襲擢毀。我們必須用陣地戰的方式來抵抗敵人,這種陣地的構造必須堅固到能夠擋得住任何近代武器的攻擊。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敵人可以利用他們的空軍隨心所欲地阻止和延誤我們的作戰。他們的攻擊在白天當然不成問題,黑夜里也可以用降落傘來投擲照明彈。根據這六天苦戰的經驗,可以看出任何時間表在此刻都已經變成一張廢紙了。也就是說,我們的陣地要有足夠的強度,可以供局部的守軍獨立死守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在完全沒有作戰預備隊的情況下也能固守—在敵人空軍阻擊之下,所有增援的兵力縱然能到達前線在時間上也一定是一誤再誤了。

英國人的空中優勢,已經使我們過去戰無不勝的戰術規律隨風逝去,除了我們也能擁有一支強大的空軍外,我們對于敵人的空中優勢,就再也不可能有第二個真正有效的對策。在今后的任何會戰中,美英的空軍力量將會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拜爾萊因將軍附注: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盟軍的空中優對路美年的作戰觀點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后來的很多決定都是根據這段經驗而來,例如1944年防守法國時,他力主在灘頭決戰以阻擊敵人,而反對一般的“正統”觀點—一將敵人引至內陸后再出動預備隊去消滅他們。

無希望的會戰

照我看,這正好是經濟學教授與發財的商人之間的區別:商人在理論,可能沒有教授那樣高明,可是他的觀念卻往往都有事實上的根據,并且也肯用全部的意志力來使其實現。反之,教授對于現實的觀念往不

正確的理論很多,但卻缺乏兌現的能力與勇氣。結果發財的都是商人,而不是教授。

同樣,真正作戰的軍人和紙上談兵的專家之間,也是大有區別。不專以軍事為限,包括整個的生活在內,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執行的能力。這就是一種足以讓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完成某一個特殊任務的能力。一個知識分子型的軍官,通常只適合當幕僚,因為他善于批評并提出供討論的資料,但不能實行。任何高明的結論都需要指揮官強大的執行能力,才能使它付諸實現。

卡瓦萊羅元帥所代表的是一種頭腦很聰明,但意志卻很薄弱的典型軍人,這種人只能坐辦公室,不能打仗。舉凡補給的組織、人員的指揮,以及一切有建設性的工作,其所需要的不僅是智慧,還需要精力、推動力和意志力,然后才能排除萬難達到目標。學者型的軍人多半把戰爭看作一個純粹斗智的問題,因而看不起精力和推動力,認為那是“匹夫之勇”,可是他們自已卻正缺少這種“匹夫之勇”。這些人每每自命不凡,認為好事都屬于他們,而壞事都是屬于那些“匹夫”的。到了今天,無論是在德國或意大利這種心態都有澄清之必要。

不久我們也發現,元首大本營對于非洲的情況,似平并沒有更清楚的了解。有時一個人在負有盛名之后,反而是一種痛苦。一個人當然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但是旁人卻希望他能創造奇跡,若是打了敗仗則更不為人所諒解。管理的失當、作戰的錯誤、主觀的偏見和拼命尋找替罪羊,現在都已經達到最白熱化的階段。而真正成了犧性品的,卻是德意兩國的士兵們。

前幾天,當隆美爾元帥駕車從部隊身邊經過的時候,士兵們對他的歡呼非常動人。有一正在攻擊中,他去一個新到的師那邊,這個師是他過去不曾指揮過的。他一直跑到了最前線,和偵察兵一起臥倒在泥地上面。他的老部下也許司空見慣,可是對這些人而言,真是前所未見。更沒有哪一個指揮官可以獲得部下這樣的尊敬和愛戴。

到令天,我來非洲已經整整兩年了。兩年以來,都是在不斷的激烈苦戰中,面對的敵人多半具有很大的優勢。在今天,我想到我所指揮過的那些英勇的那隊,他們忠于國家盡了軍人的職責,而對于我的領導尤其表現出無比的信心。我必須努力忠于我的職守,一方面是站在個人的立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全體,不

得不如此……今天我們的處境已經是風雨同舟,必須大家努力來解除我們周圍的致命威脅,但補給的問題帶來很太的田擾。我希望我這永遠不離開部隊的決心,最后能獲得上級的認可。你一定也懂得我的心情。作為一個軍人,舍此無其他途徑可循。

軍官訓練

我和我的幕僚們對所有這些無謂的軍事理論一概置之不理,因為技術上的發展早已把它們打倒了。未來在戰術方面的領袖人才將是戰斗中的決定因素,因為未來戰斗的主要著眼點,就是要在戰術上把敵人加以毀滅。這種領袖人才不僅在智慧方面需要高度的天才,同時在個性方面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足以負得起他應負的責任。如此,所以決定會戰勝負的因素是心靈的彈性、勇于負責的個性、謹慎和大膽的微妙混合,以及對于戰斗部隊的控制力量。關于未來軍官團的訓練問題,我認為對于下列幾點應特別加以注意:

(一)對于高級軍官的基本訓練,應特別重視技木和組織方面各事項的一般了解。這種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受教的人能夠保持一顆獨立的心靈。所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會軍官們對有關基本原則的問題,如何保持著一種批判性的思想。對于以往某些偉大軍人的觀念固應理應尊重,但絕不可流于迷信,甚至連討論都不敢。大要對于基本原理能有相當健全的了解,則任何具有合理冷靜頭腦的人,只要他的思想不受到限制,那么他自已一定可以把一切細節做好。

(二)在觀念建立以后,馬上要加以執行。這是精力和主動精神的問題。一個軍人所需要的是現實智慧和精力的結合體,一有企圖,馬上就要徹底地付諸實行。青年軍官從他開始受練起,就該明了:他所需要的精力應該和心智一樣多。偉大的勝利常是軍官精力的總成績。

(三)多數軍事理論家都忽略了部隊的心理問題。一般人都認為有平均標準的表現就可以滿意了。事實上,對于士兵對戰爭的態度實應有深刻的認識,此點極為重要。今天,要一個人離開他的家園,在最困難危險的條件下來到前線上盡忠職守,心須有極高度的理想和精神,才能夠達成這種任務。所以指揮官對這一點絕不可存有任何的幻想。軍官們一定要盡量設法使他們的部下保持這種理想的精神。

若是能夠對心理問題做很精巧的處理——以身作責是一個主要的辦法——則部隊的表現常常可以好到難以想象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指揮官對他的部下,必須設法建立一種“個人性”和“伴侶性”的接觸,但是對他的權威卻又絲毫不能放松,每當攻擊開始之時,在土兵中絕不可以有這種想法:認為他們的死傷數是可以用或然率定律事前計算出來的。因為假使這樣一來,他們的熱心就都會冷卻了。士兵們的信心必須經常加以提高,否則會慢慢喪失殆盡。當士兵們進入戰場的時候,一定要使他們懷著一種輕松的心情,并且使其對在上面領導他作戰的指揮官,一點都不感到懷疑。

在對蘇作戰中,德軍常常沒有注意到這種原則,往往毫無目的地把整師整軍的兵力任敵人去吞食。其結果使所有的官兵在進入戰斗時,都懷著一顆沉重的心,一點都不想勇往直前。一個軍隊被迫和強敵作戰時,最要緊的是必須特別小心,不要讓任何單位陷于死地或絕境。只有這樣才可以減輕恐怖和焦急的心理作用。對所有的軍官而言,都應該特別重視部隊的心理問題,應該學會如何適當處理。

(四)當兩軍相遇在戰場上的時候,雙方的指揮官依照他個人對敵情的判斷和他想如何擊敗敵人的意圖,都各自有他的特殊作戰計劃。而戰斗就從這兩方面之中發展出來。在歷史上只有極少數的會戰是完全依照一方面的計劃而發展的。其理由通常不是勝利者在量和質兩方面都占了絕對的優勢,就是失敗者完全無能,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在開闊平坦的地區做現代化的機動戰爭,一場會戰將不再是幾日之內就可以解決的,雙方對于主動權的爭奪,可能在一個地區中拉鋸達數星期之久。在這種環境之下,指揮官最主要的特長就是要子解他的對手并且能料想到對手的心理反應。高級指揮官對戰斗中的心理問題,必須密切注意,他并且要學習利用這些有關心理問題的知識。

(五)在訓練方面,必須力避免每一個軍種和每一個兵種走向過分專門化的趨勢。在德國,空軍和陸軍經常在“斗法”之中。這種權力的斗爭像在拆自己的臺。一定要注意三軍間和各兵種間的團結,千萬不要讓他們發生分裂和對立的現象。

在兩條火線之間

在機械化的戰爭當中,即令是兵力較少的部隊,只要能滿足下面這些條件,那么一個指揮官必有相當的戰術性機會可供使用。

(一)他的兵力一定要能保持完整的狀況,并且保持他們的戰斗力。

(二)在退卻中,對于每一個新的集中地區,都應該儲存著相當數量的燃料、彈藥、糧食和其他可供補充的裝備。敵人前進得越遠,則它的補給線就拉得越長,他為了確保自己在補給上的安全,在后方所留置的部隊就一定會越來越多。在前進的時候,補給線越拉越長,而在后退的時候,補給線越縮越短。所以最后一定會有那一天使退卻的部隊對敵人具有局部的優勢。假使在這個時候,能夠獲得適當的燃料和彈藥,那么在戰術上一定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原本撤退的一方可以回轉過頭來,向前進中的敵人發動攻擊,并把他們擊毀—假定敵人蠢到會在這種情況下尋求作戰的話。執行這種作戰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最快的速度,使敵人無法調集他們的增援兵力。

有了戰術性的成功后,必須毫不容情地擴張戰果。因為不花什么氣力,就可以把一個潰敗中的殘敵完全殲滅掉。留到明天,他們可能又會恢復作戰能力。

以非洲戰場的情況看來,對我而言,任何舉動都是冒險,因為我的兵力總是處于劣勢的地位,但是我從來不“賭博”,即令是在最果敢的作戰中,我手里還是控制著足夠的兵力,以便應付任何的意外。不過當時局演變到現在這個樣子,我只好冒更大的險。

反思非洲戰役和諾曼底登陸

除非在數量上有絕對的優勢,而忽略一切有關部隊勇氣的問題,否則一個會戰的勝利絕不是勝利者單方面計劃的結果。決定勝負的不僅是勝利者的優點,失敗者的錯誤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規律可以應用在非洲戰場上面:因為英國人在前線犯了很多錯誤,才使我們有可能勝利。以下就是英國第八軍團失敗理由的簡述:

德國所有的裝甲部隊在戰爭以前就已經有很好的理論基礎,感謝古德里安將軍的努力。我們在裝甲部隊的訓練和組織方面,都已經達到了可以實際運用的標誰。而英國人卻是保守成性,他們的奐責當局對械化戰爭的理論,幾乎是拒絕接受—雖然最初研究這種理論的人是他們。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人在戰事方面的發展始終不會超過步兵戰車和輕型偵察戰車的階段。他們對機械化戰爭的訓練也不注意。對運動的速度彈性以及指揮官與部隊之間的密切接觸,他們都完全不講究。不過只有偵察單位卻是唯一的例外,他們的偵察單位要算是第一流的。

因為前任積有許多痛苦且可貴的經驗,所以蒙哥馬利就坐享其成了。同時,我方的補給情形越來越惡劣,而盟軍的物資卻大量地流入北非,所以蒙哥馬利所擁有的物資優勢,要比韋維爾和奧欽烈克都大得太多了。蒙哥馬利在擬訂計劃時,任何小細節都不會進漏。他放棄一切書本理論,而完全以經驗來當作指南針。他對防守和進攻都擬出了一套系統的方法。他的原則是絕不打沒有制勝把握的仗。當然,這也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他必須具有物資優勢,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他非常謹慎。照我來看,似乎有一點過度,不過他本來就不需要冒險。尤其是在他的后面有大人物的支持,供給他所有需要的物資。

毫無疑問,蒙哥馬利應該算是一個戰略家,而不是一個戰術家。在一個機動的會戰中,指揮一支兵力,對他而言并不算是非常在行。雖然事實上他對某些戰術原理也應用得很不錯,但在較高級戰略計劃方面,他應該可以有更偉大的成就。在諾曼底侵入戰中,盟軍就是由他所指揮的。我們很難有機會可以指控說,蒙哥馬利曾經犯過一次嚴重的戰略錯誤。

一般說來、通常英國的高級軍官,在思想方面都偏重戰略,而比較輕視戰術。其結果使多數的軍官在訂作戰計劃時,都只注意到在戰略上他們希望獲得的目的,而忽視了他們在戰術上有無達到此種目的的能力。

從整個戰局上看來,英國人不斷調換他們的原司令,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結果是強迫新人要一再重復地學習前人所已經學過的痛苦教訓。這些英軍的指揮官都是很有能力的軍官,只不過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偏見一一許多德國將軍剛剛到非洲的時候也犯有同樣的毛病,當他們碰了第一次釘子之后,便知道改變方針。可是英國當局卻常常不等他們再有試驗一次的機會,就先把他們撒換掉了。

最使人感到驚異的,卻是美國人對于現代戰爭的適應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素來崇尚實用主義和物質或義,他們也一向不重視傳統和無價值的理論。由于注重實用,而且善于爭取主動,再加上他們的物質資源豐富,結果使美國在經濟方面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強國。就今天的世界局勢而論,一個國家具有最古老的傳統,或是人民具有最高度的犧牲精神,都沒有什么用處。而真正最重要的卻是鋼鐵和石油的產量。美國陸軍無論在組織、訓練和裝備等方面,都顯出他們具有極大的想象力和遠見。而更重要的是足以證明美國人民有采取一致行動,建立一個具有真正打擊力量的戰爭機器的決心。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們憑空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陸軍,在裝備、武器和組織等方面,都達到了獨步世界的標準。雖然在某些裝備的素質方面,我們可能居于領先的地位,但是美軍的組織可以說是具有“普遍的平衡下,而裝備兵器方面是在不斷的發展中,這都是我們所望塵莫及的。

無論就戰術感面。諾曼底登陸都要算是一個一流的杰作。它證明美國人至少在技術方面具有足夠的勇氣,敢于使用許多在過去所不曾試用過的工具。歐洲舊派的將軍們若是有這樣大的兵力,當然也可以執行同樣的侵入戰,但是他們絕不會有這樣精密的準備一無論在技術,組織和訓練哪一方面都莫不如此。我素來很重視盟軍的力量,可是他們的戰爭機器能如此復雜,而又能運用得這樣順利,也出乎我的意料。

在突尼斯,美軍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才學到了一些經驗,而這個經驗對他們卻有很大的貢獻。即令在那個時候,美國將軍在對部隊作戰術運用時也已顯示出他們很高明的本領。不過一直等到我們看到巴頓軍團在法國境內的成就,才知道他們在機動戰方面也已經有如此驚人的成績。憑良心說,美國人對非洲戰爭的經驗,所獲得的益處似乎要遠比英國人為大,這也可以證明下述的公理是正確的:教育要比再教育容易。

我們在北非戰役中所占有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優點,可能是當我們在1941年到非洲去的時候,我們的人員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訓練。我麾下的軍官,尤其是青年的指揮官和參謀人員,在思想方面都比較現代化,不像英國軍官們那樣受著保守主義的束縛。

從一開頭,我們的努力目標就是要使我們的軍隊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且能夠慣于高速的運動。若是軍官們不具有足夠的主動精神,使他們的部隊勇往直前,或是過分拘守傳統的觀念,都會毫不客氣地被免職,甚至被送回歐洲。對于低級的參謀人員,我并不注意他們的戰略知識是否充足(實際上低級軍官何必一定要懂得戰略),最重要的卻是他們對戰術應該有很好的基礎,有能力應付當前的許多戰術間題。我也設法使我和前方戰斗部隊之間保持著極密切的通信聯絡。我的結論是:最好的辦法是把司令部設立在前線的附近,設有無線電裝備,并用一支強大的衛隊來加以保護。對于我的軍官,我要求他們能夠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則,

這樣才能使軍隊產生一種優良的團隊精神。在我指揮的德國部隊當中,從來不曾發生過士氣崩潰的現家,也不曾有人由于失望和疲倦的原因而向敵人投降。部隊總能夠自動保持良好的紀律,甚至是在最艱難的環境之下。

德意兩國的最高統帥部使我們白白放棄了在北非獲勝的機會。由于許多德意兩國的兵力在突尼斯做了無畏的犧牲,結果使我們在意大利南部再也擋不住盟軍的登陸。盟軍在這一次試驗成功之后,更增強了信心,使他們敢于險在法國登陸。全憑著我們部隊的英勇奮戰,以及凱塞林和魏斯特伐兩人的卓越領導,才使意大利的戰線沒有立即崩潰。但是突尼斯的悲劇卻使墨索里尼的威望一落千丈,而更使他那個重建“羅馬帝國”的幻夢也跟著消失了。

雖然盟軍在意大利的山地中已經被阻住了。可是不久以后,就在諾曼底發動了更強大的登陸,用他們的炮兵、故車和空軍,把我的部隊打得粉碎。我們不可能有力量同時擔負三條戰線的作戰)。蘇軍在東線方面已經突破了我們的防線,擊毀了我們好多個師的兵力,并且逐漸往西逼迫。現在我們在極大困難之中,用盡了手頭的最后預備兵力,才算是勉強在東西兩方面各自拼湊起一道新的防線。所以,在德國上方的天空,已經變得非常黑暗了。

隆美爾談“將道”

在19世紀的最后25年當中,所有歐洲各大強國,都開始用比較合于“知識分子”階級典型的軍官們,來從事所謂參謀本部的工作。這些人所受的教育都是把戰爭當作一種科學看待。施利芬認為:“總司令就是一個軍的投腦”這個觀念已經為各國所普遍接受了。選擇軍官的標準主要是要看他有無文人的氣質。這種注重軍官知識訓練的觀念,是由于下述事實所導致的必然后果:

我和我的幕僚們對所有這些無謂的軍事理論一概置之不理,因為技術上的發展早已把它們打倒了。未來在戰術方面的領袖人才將是戰斗中的決定因素,因為未來戰斗的主要著眼點,就是要在戰術上把敵人加以毀滅。這種領袖人才不僅在智慧方面需要高度的天才,同時在個性方面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足以負得起他應負的責任。由于部隊摩托化之后使得未來在戰術上的可能性益增復雜,所以對于一個會戰的過程,最多只能做一個大致的預測。因為如此,所以決定會戰勝負的因素是心靈的彈性、勇于負責的個性、謹慎和大膽的微妙混合,以及對于戰斗部隊的控制力。關于未來軍官團的訓練間題,我認為對于下列幾點應特別加注意:

(一)對于高級軍官的基本訓練,特別重視技木和組織方面各事項的一般了解。這種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受教的人能夠保持一顆獨立的心靈。所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會軍宜們對有關基本原則的問題,如何保持著一種批判性的思想。對于以往某些偉大軍人的觀念固應加以尊敬、但不可流于迷信,甚至連討論都不敢。只要對于基本原理能有相當健全的了解,則任何其有合理冷靜頭腦的人,只要他的思想不受到限制,那么他自已一定可以把一切細節做好。

(二)在觀念建立以后,馬上要加以執行。這是精力和主動精神的問題。一個軍人所需要的是現實智慧和精力的結合體。一有企圖,馬上就要徹底地付諸實行。青年軍官他開始接受訓練之起:就該明了:他所需要的精力應該和心智一樣多。偉大的勝利常常是軍官精力的總成績。

(三)多數軍事理論家都忽略了部隊的心理問題。一般人都認為有平均標準的表現就可以滿意了。事實上,對于士兵對戰爭的態度實應有深刻的認識,此點極為重要。今天,要一個人離開他的家園,在最困難危險的條件下來到前線上盡忠職守,必須要有極高度的理想和精神,才能夠達成這種任務。所以指揮官對這一點絕不可存有任何的幻想。軍官們一定要盡量沒法使他的部下保持這種理想的精神。

若是能夠對心理問題做很精巧的處理——以身作則”是一個主要的辦法——則部隊的表現常常可以好到難以想象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指揮官對他的部下,必須設法建立一種“個人性”和“伴侶性”的接觸,但是對他的權威卻又絲毫不能放松,每當攻擊開始之時,在士兵中不可以有這種想法:認為他們的死傷數是可以用或然率定律事前計算出來的。因為假使這樣一來,他們的熱心就都會冷卻了。士兵們的信心必須經常加以提高,否則會慢慢喪失殆盡。當土兵們進入戰場的時候,一定要使他們懷著一種輕松的心情,并且使其對在上面領導他作戰的指揮官,一點都不感到懷疑。

在對蘇作戰中,德軍常常沒有注意到這種原則,往往毫無目的地把整師整軍的兵力任敵人去吞食。其結果使所有的官兵在進入戰斗時,都懷著一顆沉重的心,一點都不想勇往直前。一個軍隊被迫和強敵作戰時,最要緊的是必須特別小心,不要讓任何單位陷于死地或絕境。只有這樣才可以減輕恐怖和焦急的心理作用。對所有的軍官而言,都應該特別重視部隊的心理問題,應該學會如何適當處理。

(四)當兩軍相遇在戰場上的時候,雙方的指揮官依照他個人對敵情的判斷和他想如何擊敗敵人的意圖,都各自有他的特殊作戰計劃。而戰斗就從這兩方面之中發展出來。在歷史上只有極少數的會戰是完全依照一方面的計劃而發展的。其理由通常不是勝利者在量和質兩方面都占了絕對的優勢,就是失敗者完全無能,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在開闊平坦的地區做現代化的機動戰爭,一場會戰將不再是幾日之內就可以解決的,雙方對于主動權的爭奪,可能在一個地區中拉鋸達數星期之久。在這種環境之下,指揮官最主要的特長就是要子解他的對手并且能夠料想到對手的心理反應。高級指揮官對戰斗中的心理問題,必須密切注意,他并且要學習利用這些有關心理問題的知識。

(五)在訓練方面,必須努力避兔每一個軍種和每一個兵種走向過分專門化的趨勢。在德國,空軍和帖軍經常在“斗法”之中。這種權力的斗爭像在拆自己的臺。一定要注意三軍間和各兵種間的團結,千萬不要讓他們發生分裂和對立的現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836評論 6 540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75評論 3 42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904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633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6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73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740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91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8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35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42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6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56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48評論 1 294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60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80評論 2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