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的發育需要多種營養素的攝入和調節,主要為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
想讓孩子長高,就必須要保證營養的充足和營養的均衡,而營養的主要來源即是我們日常的飲食、我們的一日三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吃得已經很營養很豐富了,殊不知,廚房中的一些“壞習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讓食物的營養流失掉。
改掉以下四大廚房壞習慣,保證孩子營養的充足和均衡,讓孩子長得更高一些。
一次買一周的食物
由于工作忙,許多家長會利用星期天將一周的食物全部買回來,存入冰箱,認為不管什么食品,只要放進電冰箱,就等于進了保險箱,什么時候吃營養都一樣。
其實,食品存放冰箱的時間能太久。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大部分營養素會流失,食物也會腐敗變質,如菠菜在20攝氏度時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達84%。
蔬菜先切后洗
有的家長喜歡先把蔬菜切好備用,做菜之前再清洗,這樣往往會造成蔬菜的營養流失。還有的家長在做菜之前會把蔬菜在水里泡很長時間, 這樣蔬菜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就會溶解于水中而損失掉。
在做蔬菜時應先洗后切,切好后要盡快烹調。不然, 維生素受到空氣氧化會不翼而飛。如果切好的蔬菜放置時間過長,維生素C與空氣接觸容易被氧化破壞。
翻炒過度
烹調加熱可造成維生素不同程度的損失,加熱時間越長,加熱溫度越高,損失越多。
相關研究
一項以賴氨酸為主的美拉德反應研究證實,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美拉德反應越劇烈,賴氨酸損失越大。
炒菜時應急火快炒,菜入鍋后講究旺火、熱油、快炒, 油菜、黃瓜、芹菜、蒜苗之類綠色系蔬菜,若加溫時間很長, 維生素會損失很多,在不妨礙殺菌情況下, 迅速炒好, 維生素C 和核黃素、胡蘿卜素等都可大部保留下來。此外做菜還要蓋嚴鍋蓋,不然, 水蒸氣大量蒸發, 溶解于水的維生素也隨之蒸發散失。
只做葷的不做素的
現在的孩子偏食、挑食現象嚴重,大都愛吃各種肉類,不吃蔬菜和水果,家長也認為:
只要讓孩子吃的好一點、多吃葷的,蔬菜、水果等素的吃不吃無所謂。
但實際上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體營養需要和健康的基礎,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同時蔬菜還能更有效地促進人體吸收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營養是長高的物質基礎
為生長發育提供物質和能量,同時營養還影響人體內分泌腺體的發育和內分泌激素的分泌。實驗表明,對學齡前兒童以蛋白質和能量補充干預可以顯著增加青春期和成年平均身高。只有均衡、充足的營養才能讓孩子長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