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聽了一節新教師課,深有感觸,怎么更好的站穩講臺呢?我覺得有四個著力點。
01.課堂教學的把控力
一節課不應該僅僅是熱鬧,這種熱鬧更不應該是學生紀律的吵鬧,一吵再好的備課大減折扣。老教師能放能收,新教師建議暫且不放,或者放著不遠,否則一節課自己收不回來。
02.課標教材的研究力
現在網絡資源非常豐富,給教師備課提供很多可參考的因素,但千萬不可被它牽制著走,少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網絡資源也是他人的理解,到底以誰為準,當然是教參了。教參是依據課標和教材給教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備課應該有這樣的幾步:先看教材,知道大概內容,這種看要把書上每個字都要看;再看課標,針對這節課涉及的核心素養和教學目標;接著看教參,尤其是新教材,不能僅僅憑著已有的經驗去理解;最后才是網絡資源,整合這些,才能使我們的課堂不偏。
03.課堂生成的洞察力
一節課課堂的成長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很多生長從哪來?就從學生的回答中來。《走近老師》這一課中,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里面的老師和本節課學的老師是一樣的嗎?教師通過這樣一問,更好地理解“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然后歸納出好教師。此時可以追問,喜歡的老師就是好教師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喜歡某個老師,只是他的教學風格對你胃口,不一定就達到“好老師”的標準,這樣的課堂生成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只要我們留心,用心去聽學生的回答,這樣的課堂生成冒著熱氣,更好的幫助學生的學,也有利于教師的教。
04.師生合作的共情力
我們再研究好課標教材的同時,還需要研究學情。現在的孩子喜歡什么,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想著自己設計的活動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走近老師》這節課,可以設置“模仿秀”,學生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惟妙惟肖;可以設置“招聘官”,假如你是學校的校長,你想招用什么樣的老師?這樣的活動吸引學生興趣,學生愿意參加,才能打成師生的共情。
于漪老師曾深情地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對于從教70余年的她都在學做教師,你我哪有不學的道理。有了著力點才有生長點,借助著力點才能更好的生長。堅持四個著力點,假以時日就能站穩講臺,才能如“竹子定律”般成長。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