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種P2P網絡借貸平臺“以下簡稱P2P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公眾的眼前。
下圖是百度隨便搜索“P2P平臺”出現的各種平臺名稱,讓人眼花繚亂。
他們以動輒10%以上的年回報率吸引著有投資理財需求的人們,要知道當今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只有2%-3%左右,各種保本型理財產品也只有4%左右。其實小爆很想來一句:“
大部分高于5%回報率的金融產品都是高風險的
。”但是所謂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場。P2P網絡借貸平臺背后的經營者們深諳此道,才會紛紛涌入這個全新的充滿無限遐想的金融領域。近幾年頻繁出現的平臺倒閉或幕后老板跑路事件又讓公眾難以抉擇,比如著名的“e租寶事件”(規模號稱達170億)。
“高風險高回報”,對于風險承受能力有限的人們,小爆建議還是遠離各種P2P平臺,對于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且經不起高息誘惑的人們,應該如何選擇相對靠譜的平臺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只要搞清3個問題“錢從哪里來?錢是誰在玩?錢到哪里去?”
“錢從哪里來?”
首先讓我們看下P2P的概念:
P2P網絡借貸平臺,是P2P借貸與網絡借貸相結合的互聯網(ITFIN)服務網站。P2P借貸是peerto peer lending的縮寫,peer是個人的意思。(摘自百度百科)
不難看出,P2P借款就是個人到個人借貸,所以P2P借貸的錢是從作為投資人的廣大老百姓口袋里來的。打個比方:我作為投資投資人去P2P平臺買某個產品,資金流向為:我的錢——P2P平臺——借款人。理論上我的錢最終要流向借款人,平臺只是作為一個中間人。但事實上是這樣嗎?這就需要回答下個問題了:
“錢是誰在玩?”
換種說法就是“平臺是誰在運營,運營的是好是壞,是否靠譜?”
平臺是有優劣之分的。平臺的優劣取決于多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平臺背景資質、平臺風控機制、平臺資金流向、平臺收益分配機制,事實上,由于P2P借貸領域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大部分人僅僅只能了解到經過平臺網站精心包裝過的有限的信息,且很多因素如果不是專業從事相關金融工作人員根本無法分析鑒別,所以從表面上大部分人是無法分辨平臺的優劣的。
眾多決定平臺優劣的因素中小爆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平臺背景資質,為什么呢?
首先大致讓大家了解下上文提到的平臺倒閉或跑路原因:
1.平臺自身股東實力不足及運營能力差造成的。
2.平臺當初設立的出發點就是非法集資詐騙,當資金量達到一定數量或有面臨曝光風險時就卷款跑路。
3.平臺改變資金用途用于其他高風險投資,在外投資不能及時收回或投資失敗血本無歸。
4.平臺股東自身所在企業為了融資打著“P2P”的幌子吸收資金,之后企業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后果可想而知。
可以看出以上原因都和平臺自身的背景資質有關,那大家應該如何去識別真實的平臺背景資質呢?
1.在你想要關注的P2P平臺主頁最下方找到網站備案信息,可以看到平臺運營公司全稱。
2.百度搜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入官網查詢公司工商注冊信息。
3.具體應該關注的信息包括營業執照信息、股東及出資信息、變更信息、是否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
下圖以“中國銀行”查詢頁面作為示例:
通過觀察公司經營范圍可以看出是否具有經營該類業務的資質,通過觀察股東及出資信息可以看出這個公司“姓什么”,也就是幕后股東是誰,如果是國有企業、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那相對來說該平臺風險較低;如果是不知名的公司,那就再查下這個公司的上述信息,以此類推,看最終實際控制人是否滿足上述條件;如還不滿足,那小爆建議大家可以選擇默默的關閉該類平臺網頁了,它不應該是你的菜。
“錢到哪里去?”
P2P平臺的高回報率依托于什么?
說白了就是靠錢生錢,具體就是靠投資人的錢賺借款人的錢,當然前提是作為投資人的你的錢確實到了借款人賬上,而且借款人要如期還上借款本息,這樣才能形成一次P2P借貸的完整閉環。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你都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比如說:資金挪作他用,借款人到期無法還款,平臺倒閉等等。而且很遺憾這些問題一般你都無法通過正常手段發現的,都是由平臺運營者掌握的不對稱信息。所以平臺是否靠譜成了大部分人的唯一背書。
總結:對于風險承受能力有限的人們,小爆建議還是遠離各種P2P網絡借貸平臺,對于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且經不起高息誘惑的人們,盡量選擇有國企、上市公司背景的相對靠譜的平臺。
最后,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為作者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需獲得更多金融圈爆料、請關注“爆點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