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去逛,瞥見有書攤,急剎車,但見旁邊樹立的牌子上用毛筆字赫然寫著“論斤稱,15元一斤,多買幾本,5元一斤”書的作者看了怕是要吐血三大碗,哪怕“滿紙荒唐言”,也畢竟是“一把辛酸淚”呀,可是沒辦法,賣書的人也要活。
2.
到了校園,只見到稀稀拉拉幾個人,大都是低了頭匆匆趕路,可不是么,春寒料峭,寒風刺骨,這時候敢出來的要么是有事兒非出來不可的,要么就是找刺激的。顯然我倆屬于后者。
出都出來了,也不能壞了興致。商量后,決定去中區看看那幾株臘梅。
上次來還是元旦,那幾天也暖和,枝頭已現花苞,被花萼包著,黃黃的,鼓鼓的,小雞一般急著要出殼,想必開了也像毛絨絨的雞雛,沒法不讓人愛。想著這次去花必然已落,就做好了惜花的準備。誰知一看,還是老樣子,甚至還不如上次看時。
大概是這幾天氣溫驟降的緣故,花苞個個縮了腦袋使勁兒往里拱,我一看,樂了,這可不就是我自己睡覺的寫照么:天一冷就可了勁往被窩深處鉆,腦袋堅決不露在外面,順便感嘆給被子起名“被窩”的人真偉大真懂我。
那貨是拿起手機各種姿勢拍,邊拍邊贊嘆自己牛,能把花拍得這么好看。
不禁心生感慨:古人真不是吃干飯的,吟詩作對張口即來,像我等只能贊一聲“真好看”,順帶搜腸刮肚,把自己從小學到高中學過的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詩句過濾一遍得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答案。繼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嗚呼,哀哉!
美景當前,撲上去“咔咔咔”手機相機一頓亂拍,美顏濾鏡馬賽克倒騰一番,微博微信QQ曬一曬,求點贊求評論求關注求轉發,是我們的處理方式。我們不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欣賞美的耐心。
不由得想起《紅樓夢》中寶琴踏雪尋梅那一節,
一看四面,粉妝銀砌,忽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山坡背后遙等,身后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
寥寥數筆,一美人就躍然紙上。白雪眏紅梅,玉樹臨清風。何其清艷!
佳人固然難再得,也怕遇上曹公這般知好歹的有心人。
這一段里,很喜歡賈母的點評。畢竟富貴鄉里浸潤過的,眼睛不是一般的毒。
眾人都笑道:怪道少了兩個,他卻在這里等著,也弄梅花去了!賈母喜的忙笑道:你們瞧,這雪坡兒上,配上他這個人物兒,又是這件衣裳,后頭又是這梅花,象個什么?眾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的《艷雪圖》。賈母搖頭笑道:那畫的那里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一語未了,只見寶琴身后又轉出一個穿大紅猩猩氈的人來。賈母道:那又是那個女孩兒?眾人笑道:我們都在這里,那是寶玉。賈母笑道:我的眼越發花了。說話之間,來至跟前,可不是寶玉和寶琴兩個?寶玉笑向寶釵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櫳翠庵,妙玉竟每人送你們一枝梅花,我已經打發人送去了。眾人都笑說:多謝你費心。
鐘鼎之家的貴氣,兒孫滿堂的福氣,老人家的和氣,拎得清的大氣,外加一股子青年人特有的辛辣之氣,這賈母,絕了!
圖片來自網絡
3.
次日去理工學院轉悠。半道上餓得要死,就找地兒吃飯。不少飯店光看招牌都沒食欲,尋覓半天,最后在一家馬蘭拉面館停了下來。
習慣了先看飯菜種類價目表的我,一瞅墻上沒飯菜種類的標志就問老板,老板給了一張單子,大眼一看不便宜,就要了還算便宜的西紅柿雞蛋蓋澆飯,那貨要了回鍋肉蓋澆飯。坐下等飯時,感覺環境還不錯,桌椅明凈,頭頂有柔和的黃色燈光,燈外面是復古的鐵藝燈罩。
店家如此用心營造環境,也無非是為了讓你覺得錢花得值。
飯上來了,是盛在盤子里,味道尚可。這家店的有些細節做得很到位,比如紙盒選擇了樹立的,比如桌子上除了慣常的醋辣椒外還放了杯子,這在別處就沒有。再比如筷籠里不單有筷子,另放了勺子,方便客人喝湯。這些小心思無不透露著“用心”二字。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