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個人意見。通過故事本身來說說老斯要表達的童心。
豆瓣區有人對這個電影打一分。看這個打一分的人的評論,我相信,如果有負一分打的話,他鐵定毫不猶豫就勾上了。他的意思是這樣的:看得我昏昏欲睡,辱智商。
《圓夢巨人》(THE BFG)由老頑童史蒂文 ·斯皮爾伯格執導,劇本改編英國兒童文學作家Roald Dah1982 年出版的繪本《好心眼兒巨人》。Roald Dah的文學作品一直深受制片廠喜愛,先后被美國人以電影形式搬上熒屏,其中《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詹姆斯與大仙桃》、《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瑪蒂爾達》等家喻戶曉,深受好評。
電影劇本忠于原著,幾乎沒怎么改動。
那些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變了的人,其實不知道變得其實是他們自己。童心和夢想從來都跟年齡無關。2009年,彼特·道格特拍了一部《飛屋環游記》,用一個名叫卡爾·弗雷德里克森的78歲小老頭和一個叫羅素的8歲小胖子來講述夢想和探險,今天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不過是用了一個幾乎和地球同歲的巨人和一個孤兒來講述夢這樣一個故事。
不過他用了最質樸的方式去表達,人們反而不愛看了。
個人覺得剛從《間諜之橋》獲得第88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馬克·里朗斯飾演的BFG,演技爆棚啊,馬克·里朗斯的存在就是為了今天來演這個巨人。
無論是他獨特的內八字腳,還是身上襤褸的衣服,還是一貫受欺負養成的隱忍和委屈卻又無可奈何的眼神,都深刻表現了BFG深深的孤獨和無奈。
接下來故事講到蘇菲(魯比·巴恩希爾飾)幾次試圖說服BFG去反抗欺負他的吃人肉塊巨人,BFG都只是用無奈的眼神瞟一眼蘇菲。
而這種逆來順受和妥協眼神,表現了BFG幾億年來默默的隱忍。
但是也就是這個逆來順受的BFG,最后在面對吃人肉塊巨人要吃掉蘇菲并且要毀掉他的捕夢工作的時候選擇了勇敢反抗,并且鼓起勇氣去面見女王陛下,請求女王陛下幫助。
童話故事意在通過故事來表達主旨,而不是像某些電影那樣,故事還沒說完,就迫不及待用嘴巴來說明自己電影的中心思想。例如周星馳的《美人魚》(我好像吐槽過很多次這個電影,沒辦法,誰讓它無論說到什么都可以躺槍呢),整部電影下來,鄧超的角色的心理路程的變化(也是電影要表現的人類的思想覺醒路程)靠鄧超不斷用語言說出來,故事演繹反而成了其次。這就是小學作文時候,語文老師說的:有論點,沒論據。
德國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有句話說得好:故事揭示內涵,但從不會指明內涵。
好的故事更是如此。《圓夢巨人》,你也許看到的是一個老人的童心和永不放棄對美夢的追求的堅持;你也許看到的是一個逆來順受的老人為了愛和正義而奮起反抗的勇氣和力量;你也許看到的是一個小女孩天真勇敢無畏和智慧……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經歷、教育背景、年齡、性格、價值觀,而這些統統表現在你對事物的看法。
電影評論微信號《虹膜》有一篇文章罵:《圓夢巨人》是一部單調、無聊和低齡化的、讓童心淪為虛偽幼稚的電影。證據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要表現的東西太善良了,故事結構太單一了,全程無笑點。
很多人說電影無聊是因為內心沒有住著一個童真的孩子,而像虹膜中的這位作者的論點最讓我覺得牽強附會。
不否認《圓夢巨人》中,故事敘述平淡,沒有高潮,但是不能為了制造所謂的高潮而去增加一些破壞故事內涵的情節。
故事中,吃人肉塊巨人們并不是以往故事中要表達的那種“壞人”,殺人放火越獄破壞地球破壞生態,這些都沒有,他們只是需要獲得食物。而他們的食物是人。這群雖然跟地球幾乎同齡的巨人們,智商和進化卻一直停留在肉食時代,完全沒有進化。好心眼巨人卻是會認字,能讀經典的有點進化的文明人。
打敗他們要用殘忍的手段嗎?Roald Dah的劇本中,故事本身是要表現一個七八歲小孩的勇氣和智慧的,如果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為了讓好心眼巨人和吃人肉塊巨人進行多場戰爭,加入一些成年人的陰謀和手段,讓整場電影嗨起來,那么蘇菲還是故事本身的蘇菲嗎?
電影末,女王的軍隊直升機把巨人們帶走扔進海里的時候,我內心一驚:不是吧,為什么把他們都淹死?太殘忍!而后,鏡頭一轉,海中出現一座小石頭山,我疑惑而又害怕的心才放松下來:還好沒破壞電影主線。
那些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江郎才盡了、墮落了的,你怎么能說他不是在70歲“高齡”,用了一個最質樸的故事來講述最質樸的心靈呢?